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_问心剑【完结】(22)

  由于此时天色尚早,元鼎也尚未驾临,因此太极殿上的私语之声不绝于耳,刘仲武虽然不时的皱起眉头,但是却没有喝止,毕竟这是太极殿,不好如何了,若是被御史台以擅权之罪劾上一本,却也不值当。刘仲武心中稍稍有些不快,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把头转向御座,期望元鼎早点驾临。

  “刘丞相。”明昭忽而低声说道:“这些王爷们的速度还真快呀。”

  刘仲武愣了一愣,随着明昭的视线朝五王望去,亦低声回答道:“为捷足者先登之,众位王爷自然是不甘人后了。”

  “哦。”明昭嘴角扯了扯,道:“那刘丞相认为,何人能登之呢。”

  像是知道明昭会有此一问似的,刘仲武脸色没有半点波动,只是淡淡道:“现在满朝都在为保奏新太子做准备,不知公主准备保奏哪位王爷呢。”

  明昭极嫌恶的瞟了刘仲武身后的一众文官一眼,道:“太子现在尚未退位,何来新太子之说,一群趋炎附势之人。”

  刘仲武望向明昭,道:“公主意气了。”

  “多谢刘丞相,不过明昭并非意气。”明昭缓缓说道。

  正在刘仲武准备说话的时候,元鼎驾临了。

  满堂的私语之声立刻停止,百官一起跪伏于地,迎接元鼎驾临,三呼万岁等一干繁冗礼节之后,朝会正式开始。

  出人意料的,元鼎没有宣布对君昕平的处置,反而问起政务来,这些政务,基本都是由明昭处理后择要交由元鼎御览,因此她也没有全心去听,不过可怜了几位从不过问政事的王爷们,这些枯燥无味的政事可把他们折腾惨了,夏王甚至有了要睡着的迹象。

  好不容易过了一个多时辰,工部尚书曲中直终于把枯燥繁复的修筑河堤所需费用及一应帐目讲述清楚之后,御座之上坐着的元鼎终于发话了:“太子谋反之事,众位爱卿有何本章要奏的,一起呈上来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有些沉闷的朝堂之上立刻活跃了起来,一声声的臣有本要奏让转呈奏章的小太监来来回回跑到腿软,在几名藩王最后也呈上奏章之后,元鼎面前的御案之上,已经叠起好高一摞来了。但是明昭却始终未动。

  元鼎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眼前高高一摞的奏章,嘴上却在说:“明昭吾儿,你对次事无章要奏么。”

  明昭出班行三跪九叩大礼后,并不起身,只是从袖中掏出一本奏章,高声道:“儿臣有本要奏。”

  “哦。”元鼎讶道:“之前你为何不一同随百官上奏,而要等朕亲自来问呢。”

  “回父皇。”明昭道:“因为儿臣之奏章,与众位大人的不同。”

  “有何不同。”元鼎问道。

  “因为儿臣的奏章,是要保大哥复太子位的,请父皇开恩,饶恕大哥,既往不咎。”明昭语出惊人,却掷地有声。

  “什么。”元鼎大怒道:“你再说一次。”

  “回父皇,儿臣保大哥复位。”明昭语调如常,没有一丝颤抖。

  “好好。”元鼎不怒反笑,连说了两个好字,道:“那逆子丧尽天良,千方百计来谋害朕,以期夺位,朕若不是运道好,此时已在黄泉之下了,你居然还保那个不忠不孝之人,有何说词,来、让朕听听。”

  元鼎脾气极为暴躁,往往一点小事便大发脾气,此时他不怒反笑,稍微了解元鼎一点的人,就知他是动真气了。明昭在满朝文武之中极得人心,此时惹得元鼎如此生气,大部分官员脸上都变了色,暗暗的为明昭担着心,更有几个沉不住气的,便想出班为明昭求情。

  反观明昭,她一张俏脸之上却没有半点害怕神色,只是说道:“儿臣之说辞,全在这奏章之中,请父皇御览。”

  “好。”元鼎重重的拍了下面前的御案,道:“与朕呈上来。”

  “是。”这次去转呈奏章的不是跑腿的小太监,一直伺候在元鼎身旁的秦重亲自下去取下明昭手中的奏折转呈上去给元鼎,在接过明昭手中的奏章之时,秦重将声音压得低的不能再低,对明昭说道:“公主小心,莫要如此固执。”

  接过秦重呈上的奏折,元鼎一把拉开,一边看一边道:“朕倒要看看,你有何等说辞……”话尚未说完,元鼎之脸色风云突变,由先前的愤怒立刻转化为惊讶,最后居然平静了下来,还微微笑了一笑。放下奏章,元鼎望着脸色各异的文武百官,道:“皇儿言之有理,这道奏章,朕要慢慢看,先退朝罢。”

  此语一出,众皆哗然,但是元鼎退朝的命令却是无人敢违抗的,山呼万岁声中,元鼎走下了御座,转去了后殿。

  第一卷 风华初露 第十一节 促狭

  (更新时间:2005-11-15 21:30:00 本章字数:2773)

  缓缓的站起身来,明昭赫然发现自己已经是满身冷汗了,虽然她几乎是有绝对的把握成功,而且,她也成功了。可是明昭却没有想到,实际做起来,自己居然也害怕了。

  “公主好生大胆。”刘仲武不知何时,已经凑到明昭身边,道。

  明昭松了口气,尚未来得及回答刘仲武,三名年轻武将就冲了过来,其中一名红盔武将就嚷嚷道:“公主为何如何,可吓煞龙易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