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扑通跪倒:“皇上这么说,臣真是汗颜。您北巡前把这么重的一副担子放在臣的肩上,臣却眼看着朝局乱到这种地步而无所作为,臣实在是没脸再在弘文殿里行走了,请皇上革去臣的官职以示惩戒吧!”
李世民连忙起身把岑文本扶起:“文本,你这是做甚,朕那日在太极殿前不是已经说过百官没有过错吗!”岑文本一脸诚恳地道:“百官没有过错,臣却难辞其咎,毕竟臣是皇上的近臣呀。皇上是仁德之君,那日在太极殿前,拒绝了臣的求罪之请,臣为了安百官之心接受了。可是臣这心里却一直放不下此事来。现在,大局初定,臣再次恳请皇上赐罪,只有皇上惩诫了臣,臣心中才可以稍安一些。”李世民大声道:“文本,以后你可再也不要说这样的话!朕又不是聋子,你已经尽力了,这中书侍郎你还得给朕当下去!不管别人怎么看,朕心里有本账。”李世民本就中气十足声若洪钟,这句话他又用足了力气,门外那些尖着耳朵的官员们听得是一清二楚。
岑文本感动万分,泣不成声地道:“皇上!您如此厚待臣,叫臣何以为报呀。”二人又说了些闲话,李世民向岑文本请教了些西周的历史问题,说到晌午才离去,临走还让马宣良去把自己的那件狐皮大氅给岑文本送过来,他说这里凉,穿得少可不成。
送走李世民,岑文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众官员立马都换了一副脸孔,堆出无限的恭敬来。那个先前嘀咕过岑文本的员外郎马上拿着一份奏折走过来说道:“大人,这是扬州刺史报来的关于下个月军饷起运的呈文,请大人过目。”岑文本和颜悦色地看着他道:“这是漕运上的事儿,交长孙大人办理吧。”员外郎一脸谄笑地道:“长孙大人不在,还是请岑大人过目吧。”岑文本倒是大度,伸手接过呈文来,那员外郎才总算舒了口气,躬身退下。
李世民去弘文殿看岑文本的消息不胫而走,晚上他回府的时候,李恪已经先一步等着他了。李恪迫不及待地问:“先生,听说父皇一大早就到弘文殿去找你了,还赐了一件御用的狐皮大氅给你,有这回事吗?”岑文本从身后的随从手里拿过一只精致的箱子,取出一副缎子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狐皮大氅的一角,他用手轻轻抚了抚,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看着李恪。看见狐皮大氅,李恪长出了口气:“原来真是这样,我这颗心总算是放下来了!这一阵子,朝中那些小人一直都在议论您中书侍郎的位子还能不能保得住呢!”岑文本一笑:“他们也太不了解当今的天子了。”
贞观长歌十六 粮道(2)
李恪又问:“先生,皇上亲自去找您说了大半天的话,难道真的只是为了什么明年科考的事儿吗?他是不是向您问国储废立的事儿了?”岑文本脸色一变,看着李恪没有吱声。李恪有些着急地追问道:“您是不是又保太子了?”
岑文本缓缓说道:“殿下既然看出来了,臣也就不瞒着你啦。不错,臣是保太子了,不光保他,还保了侯君集。北伐就要开始,这种时候皇上会让朝局出现动荡吗?皇上是个有主意的天子,他要真下决心废太子,杀大将,又何必来问臣这个有一百个理由应该失势的人?臣看他心里头早就有了主张,这么做不过是要让臣来稳住你们。皇上胸中装的东西和你们不同,他心里想的是整个天下,对他来说,什么事情也没有和颉利的决战重要呀。”
李恪脸上露出怏怏之意:“难道就这么又放东宫一马?”
岑文本放下手中的箱子,稍顿了一下道:“对殿下而言,眼下皇上放东宫一马,难道不比废了他更为有利吗?”说着,他走到棋枰前两手夹起一枚子道:“这盘棋东宫已经丢了两只角,能让人隐隐觉出败意来了,你是愿意和他接着走下去呢,还是愿意和魏王新开一局?”李恪一愣,琢磨着他话中隐含的深意。
李世民连续找朝中多位重臣谈话,除了岑文本,还有陆续回到京中的李靖和魏征等人,和他们协商后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把登基未遂的事淡化下来。至于主审这起案件的官员,他想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人选——魏征。当李世民向魏征提出请他来主审太子和侯君集一案时,魏征并不愿意,他说自己曾经逼太子杀过属下,令太子甚为不悦,二人算是有过些龃龉,在这种情形下去审他,恐怕放不开手脚,会误了皇上的大事。李世民告诉他只管秉公处理,有什么是非他这个皇帝自会担着。见皇帝的态度这么坚决,魏征就不好再拒绝了。
李恪的心腹们听说魏征来审太子一案,无不欢欣鼓舞,一齐聚到蜀王府里,说太子这回真是要完了,因为谁都知道魏征这个人最是公正,太子又和他有旧怨。李恪知道皇帝去见岑文本的谈话内容,心中有数,对众人道,你们还没看明白皇上的用意,皇上这么做正是为了救太子和侯君集呀。魏征好名,他接审此案,最怕的就是把太子判重了,别人说他公报私仇,所以,自会使尽力气为太子洗脱罪名。你们看着吧,这件事情的结果一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世民的这种安排让李恪心里着实不爽,不过他也不能不佩服父亲的手腕,魏征是出名的直臣,让他为太子等人洗脱,岂不比皇帝自己强压下去更让天下人服气得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