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遍地八路_阎瑞赓【完结】(124)

  大家附和着说,就是,就是。深谙乡土文化的石敬斋说,是啊,肥如只出文化人,举人高懔皓中举后看到清廷腐败,无心政界。却居家编著影卷自娱自乐。如《绿珠坠楼》、《邵玉兰救夫》、《庚娘传》、《武家坡》、《大登殿》等,今日还在流传。

  精于批亢捣虚形格势禁之道的鹿地头头是道地说,高先生是拥护共和的,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廷,该有心政事了吧,可是他不。对彻底推翻清廷还耿耿于怀,作诗云:莫分种族相排挤,草底乾坤各自由。你看满清皇上又在东北登基了。我们乐亭有一位全国第一人,他就是李大钊,字守常,留日,出任北大教授。他倡导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青春》。文章气势磅礴,冲决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囵圄,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诸君有此雅兴否?

  二瑞异口同声说,我们也感觉青春了,年轻了,欲试而跃跃了。

  已经被这种声音振聋发聩焕发青春活力的石敬斋器重乡贤地说,但愿本县多出铁肩人。说着他拍拍手,管家应声端来一件盛礼物的铁皮彩盒放在桌上。石敬斋亲手打开,取出一件精制的铁笤帚。约巴掌大小,是用头发丝粗细的铁丝编制而成。他把闪闪发光的铁笤帚举到鹿地的面前说,及时雨乃为当今良将也。只有你才佩当长城的铁笤帚。你出身黄埔,参加秋收起义,在南方领兵打仗。去年在长城一声号令,数十万人应声参加抗日起义,横扫落叶,当此重任,非君莫属。愿君横扫东洋,扫出一个新中国来。

  盛情难却的鹿地恭手拜谢说,不敢当,不敢当。

  一阵风易翠屏早就接过铁笤帚在手上玩赏。这把精美玲珑的小铁笤帚每根笤帚苗都是一根琴弦,轻轻一碰发出嗡嗡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她眺望窗外的夜空,东方又升起一颗金灿灿的明星。

  在石敬斋家吃饱喝足睡够的及时雨四人黎明前告别故乡北上。他们在会里渡口等待从王八湾姜各庄一带开来的小客船,直等到破晓。顿时,朝霞漫天,映红了滦河的浑水。小型客船驾着发动机的马达,踩着水面哒哒地姗姗来迟,徐徐靠岸。换了西装的鹿地、易翠屏、王殿、蒲公英向送行的刘子瑞、张盛瑞、石敬斋道别。穿了旗袍的易翠屏最后上了船,又想起什么,跳下船对二瑞说,刚才司令嘱咐的话别忘了。你俩可就在东南沿海一带游击,放开手脚,扩大我军,创建海上抗日游击根据地。

  石敬斋掏出一盒他的名片交给易翠屏说,这个在路上也许有用。

  船家吆喝,开船了,快上船。

  一阵风易翠屏接过名片说声谢谢就上了船,他们四人向岸上的朋友挥挥手就进入低矮的船舱,选定座位,就开船了。

  爱施舍的太阳大公慷慨地洒了一河金箔,在水面上闪烁,令人眼花缭乱。小船渐渐驶近掐住滦河脖子的汀流河镇。充满凶兆的刘家大院耸立起高高的炮楼,宛如把门的狮子狗,耷拉着脑袋的日本国旗斜插在枪眼里,炮楼的垛口闪烁着占领军黄色的飞檐钢盔,仿佛那是一个汉字的宝盖字头。一挺咬人的机枪,张着黑嘴,居高临下,直对着滦河航道。

  小船上的乘客寥寥无几,泰然处之的鹿地买了一张天津《益世报》,打开一看还是半年前出版的旧报。顿生被捉弄感的鹿地招回卖报人。易翠屏指责卖报人说,别那么黑心。卖报人自知骗术不高露了马脚,他连连道歉退还那张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劣质钞票。需要了解长城渤海新动态的鹿地和蔼可亲地一笑说,你误会了。你的旧报我一样买一张。易翠屏说,你明白了吗?还愣什么?

  卖报人如罪犯获释高兴得手舞足蹈,捻着一张张报纸。先生太太胡乱叫得口流,殷勤而不讨厌。曾当过报人的鹿地深知报纸就是世道人心的镜子,便如饥似渴地读下去。卖报人不厌其烦地甘作详尽的注释。重点处又作驴唇不对马嘴的眉批。尽管句句是鲁鱼亥豕、别风淮雨,也比报上的新闻诚实易懂。

  一个醒目的大字标题活蹦乱跳起来:开发长城,造福长城的福音,长城划入大东亚共荣圈,华北垦业有限公司滦县农场于昨成立,驻农场日本稻田领事馆举行酒会……

  鹿地问,今年的收成好吗?

  多嘴多舌的卖报人戛然不语。可见他不是那种粜风卖雨的铁指甲人,于不语处言道不可上报纸的新闻。霎时,一阵巨响的马达声从滦河上游传来,一条机轮船拉着数只满载物资的拖船呼啸而过。小客船与之相比,小巫见大巫。大船上用中日两种文字显赫地写着:国际联合航运公司。气派中掩盖着横行,霸道中又流露出怕游击队袭击的外强中干。

  秉性难移的卖报人又忍不住地悄悄说,船上载的都是粮食和木材。从滦河口入海,然后去哪儿,不言而喻。

  鹿地怒眉,易翠屏暗恨,蒲公英咬牙,王殿捏拳。他们痛惜长城出产的大米和木材白白地让日本人抢走。古今中外多少拥兵伐异者,垂涎于长城粮仓。今日侵略者终于谋出以战养战的高招,恰好注释日本国富国强兵之道的秘诀就是用暴力掠夺。

  昔日,孙中山大总统在《建国方略》中就关注滦河水运,运筹在滦河入海口建造北方大港,以便通向世界。明清两代皇上都有疏通滦河海运的工程。元代将军为在滦县倴城屯粮,就整修滦河故道,以供漕运,从而留下一座城,镇守元将那颜倴盏取其名的一字为城命名。唐明皇曾在滦县建有马城,以通水运的业绩。灭了六国的秦始皇也有巡滦河刻《碣石铭》的功德。如今枪多炮多军舰多而人手不够的大和民族即巧而又省事地踩着中华民族祖先的脚印起跑于中国奔驰于统治世界的跑道上。抚今追昔的鹿地不知不觉地到了滦县。为了隐蔽不得不改变路线。他们下了船上岸,改乘火车西去,从渤海下车北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