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雪说,你儿子敌情好吗?
杨昭说,都两岁了,在卢龙寨托老乡抚养。
她们没完没了地拉时,忽然,十三团长陈虎参谋长蔡妞到来,白兰雪一手拉住玉米鸡蔡妞说,喂,眼里没有我了?蔡妞回头看见白兰雪,又是拉又是抱,又是抡又是跳。白兰雪一努嘴指指陈虎说,你们办事了没有?他欺负你不?蔡妞不语,只是笑。
陈虎向西卢贾、崔团长敬礼说,我们奉鹿司令员的命令,来掩护你们转移。
西卢贾说,你带多少兵力?
陈虎说,一个营。
西卢贾说,我有底了。我们要拉出一个召开重要会议的架势。请大家这边来。他引大家走进山顶上的轩辕庙,有山门,有围墙,正殿三间。殿内塑有黄帝彩像,头戴冕旒,身着龙衣,端坐中央。两侧有泥塑侍者。殿后就是黄帝墓穴。殿前院中有石碑,碑上有唐陈子昂著诗云: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子成,遗迹白云隈。
西卢贾说,我们都是黄帝的后代,岂能容忍日本鬼子在我们祖先留下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呢?我们是这块土上的主人。必须用我们的生命保卫国土。
大山的南端传来了枪声,战士报告,敌人一步步向山顶靠近。陈虎请首长们立刻转移。西卢贾说,转移,转移,当年我们的祖先也是常转移的,他的陵一忽儿在陕西的桥山,一忽儿在河南,一忽儿在甘肃,最终还是在我们的渔子山。转移,转移,我们向西北方向转移吧。
崔团长一声集合,一窝蜂白兰雪站在队里用眼睛向杨昭、蔡妞告别。杨昭跟随报社的队伍走了。蔡妞和陈虎迎着枪声的方向跑去。教导团向西北雾灵山区缓慢地行进。枪炮声渐渐地消失在他们的身后。
雾灵山在渔子山的西北,一窝蜂白兰雪随着大队进入一片罕见的原始大森林。彻底摆脱了敌人的追击。白兰雪此时此刻产生了表达欲,有笔没有纸,就打开牛宜轩的《疯子日记》,于空白处写道:这里十分安静,听不到人语,听不到枪声。秋天的夜,却有点意外的喧嚣,有些不知名的鸟雀在咯咯、咕咕、吱吱地乱叫,远近呼应,若有节奏。有些叫不出名字的野兽,在断续地、清脆地、尖声辣气地呼叫。就像是鸿蒙初开时大自然的交响曲。
一窝蜂白兰雪继续写道:太阳爬上山顶的时候,西山的高处已经披上红色的朝霞,红霞渐渐消退,山里就出现了白天。这时向四周望去,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们这个大庭院的美丽景色。清脆的松柏,同鲜红的玻璃树错杂相间,那些娇艳的黄叶,深沉的兰花,它们互相争斗,互相消融,真是五色缤纷,丰富多彩,一幅无尽的自然织锦,覆盖着好像百朵莲花的高山。这片高山密林中,不时飞出几只矫健的白鹤或是几只彩色的野鸡以及无数的食人蜂。真没想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会看到胜似江南的北国风光。
一窝蜂白兰雪凝思笔端之时,忽然,吹响了集合号,她忙收起本子,跑去列队。崔团长兴奋地说,同志们,我们发现了一大片人参地,足有20平方米,大家都去挖参。改善我们的生活。
报社的编辑们也赶了来参加挖参运动。挖参可不比锄白薯,那可是个细致活。不能抡大镐,而是盘腿坐下,拿刺刀如同发掘出土文物那样一点一点地剜。白兰雪剜出一颗老参,论个头足有一百年。主编杨昭凑过来说,白兰雪呀,白兰雪,你干啥啥中。白兰雪说,正相反,我是干啥啥不中,吃啥啥包了。
杨昭说,说到吃,吃可就真的成了问题。我们的米袋空了,没有蔬菜,大森林里没有人烟,吃一斤米,一个萝卜,都得从四五十里之外,乘夜色背来。我们需要的电讯,稿件,需要从百里以外才能取来。我们的编印工作不受敌人的干扰了,可是,我们的吃饭成了问题。没有人民的地方我们可都只能索我于枯鱼之肆了。
白兰雪说,你们办报的就爱咬文嚼字,什么枯鱼之肆,不就是晒鱼干吗?固然平面不是深刻,叫人听不懂也不是深刻,古董更不是深刻……
杨昭说,我没有时间和你讨论,你常看报吗?
白兰雪说,原先没时间看,现在有的是时间看报,唱歌,跳舞,写日记什么的。
杨昭说,约你一篇稿子,答应不?
白兰雪说,我?我只有写的检查。
杨昭说,你的日记给我看一看行不?
白兰雪说,行。她打开她写的那几页给杨昭看。可是,杨昭做事为文是个有头有尾善始善终的人,她接过那本日记,从头看起,她惊叫道《疯子日记》?是你的?如果出自你之手,那就怪了。
白兰雪也吓了一大跳,忙解释说,不,不。
杨昭说,哦,牛宜轩,牛是什么人?你没有交代过。
杨昭读了几页日记,她以办报人的敏锐眼光看中了《疯子日记》的价值,兴致勃勃,早忘了挖人参的事。待教导团挖了两大柳条筐人参的时候,崔团长抬着人参送给报社,杨主编才从《疯子日记》中清醒。
崔团长说,主编同志,你们都是知识分子,干不了力气活,我们都是扛枪的撸锄杠的,挖的多,分给你们一半,没粮食吃,人参也顶饭吃。
杨昭说,不,不,不劳动不得食,我们岂敢剥削你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