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山面海的昌黎,是一座文化名城。天亮时,嘈杂的声音吵醒了善良的昌黎居民,开门才发现拥挤进了数不清的鬼子,啊的一声都悄悄关闭了家门,倾听着外界发生什么事故。鬼子在城里吃了饭就出发向城南,饮马河大水漫过桥,他们淌水过河。鬼子就分三路横排着向南,边走边放枪炮,一时把昌黎搅和得乌烟瘴气,和尚不得睡,姑子不得安。把没有收获的庄稼糟蹋得乱七八糟。
张培德陪同北特警1414大队长经马坨店、潘各庄,到达一个叫渠流港的村子,大队长问,还有多远?
张培德说,五里。向南一出溜就到。
大队长说,不走了。
鬼子就选定村南边那一家独门独院有高墙壁坚的住宅当据点,他的两翼占领了腾远村和丁村。拉开架势,拉民工筑碉堡,大有长久住下去的样子。指令各村情报员绘制各村地图。标上街道、井、房舍、土岗、坟茔、道路、河流、通向邻村的道路等等。并且散发在日本出版印刷精美的画报,显示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辉煌战绩,日军行军队列的雄伟,日军战机的风驰电掣。还有当地印刷粗糙的漫画——八路军活埋人,共产共妻……
两次恢复基本区战役好不容易恢复的基本区一夜之间鬼子又复辟了。八路军主力退到铁路北,建立的村抗日政权有的垮台,有的转入地下,区小队销声匿迹。保甲长如同滋了狗尿的刺菜,支棱起来了。他们说话的声调都带八分强硬,留了二分后手。小学校的旗杆顶上爬上了日本国旗。课堂加了日语必读课。人们见面的称呼,由亲切的同志改为先生、女士、小姐、太太、老爷。原来填平的劳心者与劳力者的鸿沟又开始分裂,分化出劳心动口派和劳力动手派的两极……
几天过去了,极力想爬上劳心动口派的张培德惦记在渤海的妻子,心神不安,身在昌黎,心在渤海,何日是归期?他想去杨柳上庄据点见川岛,督促她抓紧上路,赤本三尼将军急等着看飞机残骸。可是,1414大队长不准他动一步,他心里暗骂1414(要死要死)。
鬼子1414大队长和川岛秘密联系,不知他们搞的是啥鬼吹灯。张培德望着杨柳上庄据点发了一顿狠,但是,他没辙,强挨着。当汉奸的就这个德行:自己说不算,围着鞭子转。
神秘的杨柳上庄据点,夜间游动着鬼影,一声不响。第二天,一位担水的老乡,从据点门口经过,看见据点铁门大开,往里一望,一个鬼子影也没有。啊,鬼子全撤走了。一点动静也没有。他咣当连水带桶扔在地上风跑着大喊:鬼子逃跑了,鬼子逃跑了!
杨柳上庄敲锣打鼓,迎接一个送瘟神的伟大节日。
川岛很满意1414从阴谋学那里学来的诡秘行动,安全地到达昌黎县城,立即同赤本三尼联系,她说,事情办得成功。赤本三尼说,近期由满州运来一列车武器,你就把你的那些猎物,装进军用列车运到渤海。他没有注意到在他身边有一个隐行的人物——一棵草蒲公英(白兰雪和易翠屏),偷听了他的这则秘密情报。
飞毛腿蒲公英在北特警门口面会了卖西瓜的周艳,几番周折一列载飞机残骸的军车路过昌黎的情报就传到了在路北的一区队和八区队。他们决定在后封台动手。两个区队分了工,一区队就秘密来到了昌黎北的杏树园于国起家。老于运完了粮食就在家秘密组织民兵,训练民兵,日益壮大,上级命名:五峰民兵班。他正在家里同几名骨干研拘动计划,抬头见八路军来了,他说,有什么新任务,首长?一区队长陈龙说,有,有,破交。
于国起说,这是我们的拿手戏。这回不能叫鬼子不痛不痒,非给它点大苦头尝尝不可。
一个骨干说,对,咱们多去人,给鬼子来个铁路大搬家。
陈龙说,是得大动作。
淑敏说,我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给鬼子一个火车下炕。让小鬼子的火车变成祸车,多稍息一些日子。
大家明白了任务,晚上全体五峰民兵班分三路投入新的战斗。就等着八区队那边的信号了。
八区队张老八带领他的手枪队,刘子瑞动员了老乡的30辆大车跟随。
天黑得如同当今的社会那样黑,没有月牙,没有星,只有车站两端的鬼子岗楼里透漏一星半点的鬼光。30辆大车轮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刘子瑞叫大家轻一点,恐怕据点里的鬼子听见,招来飞祸。可是,人能听他指挥,牛马不听那一套,该打响鼻的打响鼻,该呼哧的呼哧,该出声的出声。好不容易停在一个指定地点,车把什才稳住砰砰跳的心。
四周静悄悄,大家焦急地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经过长久耐心地等待,火车终于来了。列车带着呼啸,风驰电掣,忽然,发现铁轨异常,紧急拉制动闸。火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嘶叫着,狂跳着,向前猛扑,只听一声轰隆巨响,火车头猛的一抖栽在铁轨下。刹时,车厢撞车厢,发出咕咚咕咚的叫声不动了。幸亏刚开出车站,不然,就得火车打滚,跌下路基。
张老八带着手枪队分头冲进各个车厢,麻利地消灭了押车的鬼子,只是没有找到川岛、宫下等鬼子官。张老八纳闷,但时间不容他多想,立即带领队员从车上往下扔东西。手枪队的战士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见鼓鼓的麻袋就投下去。少时,路基上堆满了大小不等的麻袋包。刘子瑞指挥大车快装,装满的就向北走,在五峰山村集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