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143)

  有准备的。此举惹怒了希特勒,也打破了兴登堡抛在他头上的符咒。他觉得,

  他被军方和政治家“欺骗了”。一位敌对的传记作家同意这一说法。“国社党

  人已进入了权力的前厅”,鲁道夫·奥尔登写道,“他正在参与政治谈判,却

  遭到鄙视和平*?,又被人待之以傲慢,倘若最终不能取胜,他们之愤怒是

  理所当然的。虽然许多大门朝他们敞开,虽然许多人与他们握手,却没有‘受

  尊敬的人们’接见他们。这些‘受尊敬的人们’,并不想利用他们,只想蒙

  其他们。”

  巴本的公报也使施莱彻尔几乎同样目瞪口呆,因为他依然相信,最好

  的解决办法莫过于让纳粹参政。他连忙传话给元首说,签订协议的机会还是

  有的。他还要求与元首会晤。希特勒断然拒绝与他会晤,此举令原来镇定自

  若的将军大为震惊。当晚,有位朋友发现,施莱彻尔脸色惨白,心神不定,

  语无伦次。他的话终于被听明白了。他说:“这个决定是对的。不能将权力

  交给阿道夫·希特勒。”

  在全市,冲锋队早已咬牙切齿,但党又长时期按兵不动;现在,他们

  再也按奈不住了,吵吵嚷嚷,要求立即行动。此时,希特勒已醒悟过来,恢

  复了平静。他将冲锋队的指挥官召至戈培尔寓所,据理说服他们,现在还不

  是夺取政权的时候,此时起义,结局定是灾难无疑。他们居然接受了希特勒

  的见解,希特勒之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所有部队均休假两周。

  当天晚些时候,希特勒南下,回到上萨尔茨堡。施列克摸黑开车,沿

  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前进;希特勒则一言不发。后来,汉夫施坦格尔听见他在

  自言自语地说:“等着瞧吧,也许这样更好。”“他那昏昏欲睡又听天由命的

  声音表明,他的一切本色均不翼而飞了。”元首毕竟比其部下精明冷静,不

  时用诸如“由我们开始的事业只能靠自己去完成”,“我宁愿围困一个堡垒,

  而不愿当它的俘虏”,“日后我们会说,事情就该这样干”的话去鼓励部下。

  这也许是因为,其他人只看现在,而他则放眼未来。在兴登堡面前虚

  张声势取胜的赌博已失败了,但希特勒坚信,命运会让他度过难关的。

  (5)

  不到几天的功夫,希特勒便从逆境中恢复过来,且恢复得很好。但是,

  凡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在贝希特斯加登见过他的人,对他的看法却又不同。内

  中一人是约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他是巴本的朋友,他之贝希特勒加登之

  行的目的原是要修补总理和元首之间的关系的。

  但是,在抵达后不到一小时,他就成了希特勒的信徒。“当时,确没有

  讨论或谈判的余地”,他回忆说,“他只依实陈述,使在场者人人皆能接受。

  他不受他人影响,毫不妥协。”前来充当说客的里宾特洛甫,在离开该地时

  业已坚信,只有希特勒才能将德国从共产义义中拯救出来。他于是便加入了

  国社党。

  数天后,8月17日,数名美国记者会见了希特勒。按原计划,路易

  斯·洛茨纳、赫·V·卡尔顿波恩和卡尔·冯·维甘德三人是要一起采访元

  首的,但是,代表赫斯特报纸的维甘德却坚持要单独采访。15分钟后,维

  甘德怒气冲冲地回到了他下榻的小旅馆——就在瓦申弗尔德大楼附近。“那

  家伙不可救药”,他对两位同行说,“每次见他我觉得他一次比一次糟糕。从

  他口中我啥也没有掏到。你提一个问题,他便发表一通演说。这次采访完全

  是浪费时间。”

  正当卡尔顿波恩和洛茨纳走向门廊时,希特勒刚好从前门出来。卡尔

  顿波恩劈头便提了个令人难堪的问题:“对于犹太人您是持敌对态度的,请

  问,您是否将德国犹太人和从*?它国家迁徙来的犹太人加以区别?”

  希特勒的明亮碧眼,似乎看穿了卡尔顿波恩。“我们相信为德国的门罗

  主义”,他喊道,“你排除了未来之移民——你们不接受的移民。你们调节移

  民的数量。你们要求移民者非达到某种身体水准不可。”其它国家的犹太人

  他毫不操心,只关心他国内反对德国的分子。

  “我们要求得到用我们认为适当的办法去对付他们的权力。”

  洛茨纳把话题拉回到眼下的政治形势上。希特勒先生是否真的曾向兴

  登堡提出过要建立权力相当于墨索里尼政权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希特勒彻

  底否认曾有过这种交易,但接着又硬说他有“得到全部权力的权力”。他的

  谈吐,似乎他已掌权,并谈到了他将在德国建立统治的情形。它必须是某种

  权力主义的政权。议会制并不是欧洲大陆的产物,也与他们的传统不符。“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