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172)

  索里尼风度翩翩出来,他明白他是众目之的。他抬头挺胸,目光四射。他是

  意大利总理呀。”

  一进房,希特勒便破口大骂他的几个顾问,为何竟让他穿便服来,说

  墨索里尼穿得如此出众。他心绪烦乱,首次与主人交谈时,又碰到一场灾难。

  墨索里尼主宰了会谈,内容是奥地利问题。他讲的是似通非通的德语,希特

  勒有时竟听不懂,而墨索里尼也误解了许多希特勒的奥地利德语。

  次日,两人在圣马尔科广场检阅法西斯部队。两队士兵争论谁该从检

  阅台正前方走过。

  两队各不相让,同时前行。这时,乐队开始像猫叫春似的吹打起来。

  后来,他问他的新任副官弗里茨·魏德曼,这样的军队军事价值有多大。战

  时曾在希特勒所在兵团当过副官的魏德曼回答说,战斗力与游行毫无关系。

  “然而,这句话并未使希特勒产生什么印象。特别是就在那时,他往窗外瞧

  了瞧,发现有艘军舰,桅杆上挂的不是舰队的旗帜,而是水兵们的五花八门

  的衬衣和内裤之类,令他目瞪口呆。”

  只有傻瓜或喜剧大师才会把独裁者之间的最后一次会谈,也是最重要

  的一次,安排在里多高尔夫球场。“我注意到”,被加诺回忆说,“希特勒不

  停地说话,且很激动。墨索里尼则在听着,一声不吭,脸有不悦之色。”在

  长达两小时的会谈中,波加诺很少看见墨索里尼开口。“希特勒之唾沫横飞

  令他生厌。当晚,在正式招待会中间,他匆匆起身而去,离开了小湖,宣称

  他任何人都不见。”

  希特勒被刺痛了。他明白,他不但遭到了墨索里尼的冷落,而且在外

  交上也遭他暗算。

  元首同意承认奥地利(他将它看作是帝国的一部分)完全独立,但他

  得到的却是墨索里尼对裁军问题并未作肯定支持的保证。这样,当外交部长

  牛赖特向各外国使团散发一份通知时,各外交官员都怀着好笑的心情读这份

  通知:

  “……帝国总理访问威尼斯时,受到了破格的热情接待,气氛和谐,公

  众对此印象尤深..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相处甚洽,私人间的同伴之情远甚于相互尊敬。

  “会谈是详尽的,也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谈到了由两种观念

  之亲密关系所产生的所有问题,达成了远期的协议。正式协议尚未草拟,因

  而尚未签订..”

  外交部国务秘书恩斯特·冯·威茨萨克私下对一个瑞士外交官说,他

  “预见不到两人会更密切地合作”。

  第十二章 二次革命

  ——“所有革命都吞噬自己的儿女”

  1934.2—8

  (1)

  希特勒对削减冲锋队数量的保证是真心诚意的。多年来,冲锋队表现

  出来的独立性使他伤透了脑筋。近几个月来,冲锋队的司令官罗姆上尉又一

  直要求将他的手下,改编为部队。

  自然,军方是反对此举的。

  希特勒知道,他生存下去的最好办法,是支持军方领导人,因为没有

  他们的全力支持,他是无法实现他的最终目标的。于是,他便宣布:“在我

  国,只有国防军才准许持有武器;冲锋队只负责对人民进行政治教育。”这

  番话使400万褐衫党徒怒火复燃,使他们不禁想起了党内南北两派之间长

  期斗争的情形。一方面,他们仍忠于希特勒这位精神领袖,另一方面,许多

  人也觉得他背叛了“褐色革命”,正在卖身投靠右派。

  他们将自己看作是党内激进主义的象征,对掌权一年来所作的改革不

  满。数月来,罗姆(“不悲观者才有理想”)一直在鼓吹“二次革命”,只有

  那样才能得到他们为此战斗过的社会利益和物质利益。“谁要是认为冲锋队

  的任务已经完成”,在坦贝罗夫机场他对8000名褐衫党徒说,“他就得想

  想,我们还在这里,而且还想继续呆在这里,而不管发生什么情况。”

  虽然大部分党员都有反资本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情感,但最激进、最热

  切的还是冲锋队。

  罗姆反复鼓吹,他和他的手下才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真正卫士(“我们是

  完成德国革命的不可腐蚀的保证者”)。

  希特勒虽然同情激进派,但他的头脑告诉他,除非德国从经济灾难中

  恢复过来,并重建起武装部队,否则,进一步革命是行不通的。这点,若没

  有工业界和军队的全力支持又是做不到的。与此同时,为了息事宁人,他让

  罗姆在内阁担任不管部长,还答应让他出任国防部长。于是,他便于193

  4年1月1日书面表扬了他。表扬信很出色,因为通聘用的都是第二人称单

  数的昵称“你”。希特勒的原意是,一方面称赞他,另方面要婉转警告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