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17)

  多日。所以,这次行动进展非常顺利和成功,使意大利人和德国人可通过敞

  开的窗户进行交谈。之后,希特勒的专列便开始加速——几乎看不出来——

  比墨索里尼的专列先行几秒钟抵达车站。这样,希特勒便有时间走过月台,

  待墨索里尼的专列一停,便向他伸出手去欢迎他。这是效率之最,加上士兵

  们的正步操练,产生了希特勒所预期的壮观。

  更有甚者。从车站至柏林市中心,沿着凯旋大街的两旁——百万群众

  ——许多人是用专列从邻近各省拉来的——夹道欢迎。市中心挂满了法西斯

  和国社党的旗帜。长条幅从房顶垂到街上。在每个广场都架设了塔楼,交替

  着出现德国国徽和法西斯的国徽。工作于下午4时停止,以便使当地群众加

  入欢迎队伍。当局出动了6万名党卫军以维持热情洋溢的群众的秩序——党

  卫军来自全国。保安措施之严密,安插在群众中的便衣人数之多,在德国历

  史上是空前的。此外,施普雷河上还有武装大艇巡逻。

  两拉独裁者肩并肩站在敞篷车上。欢迎队伍自发地朝他们欢呼。此情

  此景确实令墨索里尼高兴不已。次日的接待尤其隆重热烈——希特勒与墨索

  里尼二人重返奥林匹克运动场,以便让墨索里尼与群众见面(希特勒许诺过

  的。)这次,希特勒让墨索里尼首先进场,好让他私下高兴一番。然后,希

  特勒向“此时此刻正带着深情厚意分享这一具有历史意义事件的两国一亿一

  千五百万公民”发表了简短的开场演说。他断言,他们的社会“不仅是个信

  念社会,而且也是个行动的社会。德国已再次成为世界强国。我们两国的力

  量是..维护欧洲文明的最强大的保证,是忠诚于其文化的力量,是反对破

  坏势力的武装力量。”

  墨索里尼大步走到麦克风前。由于他坚持要讲德语,如此壮观的场面

  又令他激动万分,所以,他越讲越快,使听从只能听懂片言只语。“柏林—

  —罗马轴心”,他喊道,“建立于1935年秋天。两年来,这个轴心为我们

  两国人民的更加团结,为欧洲的和平,起到了极好的作用。”他说,他之来

  访并非普通的外交或政治访问,而是具有同一目标的两个革命的团结的表

  现。

  猛然间,运动场上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墨索里尼的讲稿被淋透了。“当

  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真正民主国家是德国和意大利”,他说。满是雨水的麦克

  风和扩音器把他的声音歪曲了。

  他刚毅地继续讲演,听群一动不动地坐着,坚持到底。“我有个朋友,

  我将与他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直到最后。”大会结束后,情况更加混乱不

  堪。为使群众能再看上他一眼,他不得不独自乘敞篷车缓缓回柏林。他未穿

  雨衣。回城后,他成了个落汤鸡。他穿着湿透的衣裳回房——却又没有热水

  洗澡。他虽然未感冒,晚上却睡得很糟。次日,他精神萎靡,筋疲力尽,直

  到坐火车离开德国回国时,精神才见好。出访德国时,他是带着对希特勒的

  轻视而来的。你怎么能信任一个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甚至连一个情妇都没

  的的男人?然而,待他走时,他是带着对他看到的一切所产生的深刻印象离

  开的。如果说他未曾发现爱娃·勃劳恩,他肯定看到了比他所能梦想到的还

  要大得多的权力。从那以后,两个独裁者的作用便颠倒过来了:老大墨索里

  尼受老二希特勒的影响了。瑞士的精神病医生卡尔·古斯塔夫·容克曾目击

  这两位独裁者,并注意到了他们的天渊之别。与墨索里尼相比,希特勒像个

  机器人。“他好像是真人的替身,而墨索里尼则是僚阑尾一样,故意藏于腹

  内,目的在于不去扰乱身体的机能。”

  在柏林,两人并未签订协定,也未发表最后公报。但是,德国外交部

  却通知其驻外使团称,两国领导人业已同意,两国之任何一方,若不得到对

  方同意,不得与英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意大利将在地中海自由行动,德国

  则可在奥地利享受同等的特权。

  对此安排,与墨索里尼一样,希特勒也感到高兴,因为他仍高度尊敬

  墨索里尼。他们在总理府宴会上的祝酒词要比发表公报有意义得多。希特勒

  再次断言,两国的政治目标相同,是真诚的友谊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他的

  客人则回答说,德国——意大利的团结一致是活生生的、积极的,两国“在

  将他们分开的企图面前,巍然不动。”“轴心”成为现实后,希特勒便可采取

  下一步行动了。

  (4)

  10月下旬,他对一群地区宣传官员说,他家里的人寿命不长。这就

  是大问题了。这些问题,特别是生存空间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那些追随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