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64)

  力量来时,他总是拿不出来。

  沙希特被解职后,很快,魏德曼上尉便被召至冬园。近几月来,希特

  勒待他越来越冷淡,而魏德曼也猜到了自己也会被开除的命运。自“水晶之

  夜”以来,元首似乎就生活在与现实毫不相干的世外桃源中。每当魏德曼试

  图讨论体制上的缺点时,希特勒总是对他置之不理。

  “身居高位,或处身于内层的人们,若不同意我的政治观点,他们对我

  就毫无用处”,他简明扼要地对魏德曼说。“我解除你我之私人副官的职务,

  委派你为旧金山领事。对此新职,你可接受也可拒绝。”魏德曼毫不迟疑地

  接受了此职,但说,希望不要减他的薪水。听到这里,希特勒的语调缓和一

  些了。“经济上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提。”这样,经过四年紧密相处后,这两

  个战时的同志便在互无怨恨的情况下分手了。

  沙希特与魏德曼之下台标志着约瑟夫·戈培尔重新获宠——他之失宠

  系他寻花问柳的行径使然。“每个女人都使我热血沸腾”,他在二十多岁时的

  日记中写道。“像一头狼似的,我来回徘徊。”与玛格达结婚后,他也没有节

  制。与此同时,他与众多女人保持性的关系,且从不公开妥协。就是说,直

  到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那年夏天他爱上了捷克女演员丽达·巴洛娃时为止。

  玛格达原以为这不过是通常的打情骂俏,到后来,到1938年,她失去了

  耐性,要求离婚。对同性恋行为,希特勒曾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但是,对

  于党的领导人抛弃曾助他取得权力的伴侣之举,他却非常难过。他要戈培尔

  与那个女演员断绝来往。开始时,他拒绝了,并提出辞去其部长职务,愿到

  日本或其它遥远的国家去当大使。后来,他在压力面前屈服了,放弃了他的

  伟大的爱情。在警方的“劝告”下,巴洛娃回捷克斯洛伐克去了。

  她一走,希特勒马上把戈培尔全家召到贝格霍夫。戈培尔夫妇和三个

  孩子在克尔斯坦茶馆门口照的照片,被公开发表,以证明这家人诸事如意。

  这些戏剧性的妥协表演,刚好发生在“水晶之夜”前几个星期。失去

  丽达·巴洛娃的痛苦——以及想在诸如希姆莱和罗森堡等人(他们觉得,戈

  培尔丑闻“给党的道义地位带来最严重的一击”)面前恢复名誉的愿望——

  所有这些,都可能是令他在11月的“水晶之夜”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

  戈培尔的官复原职,刚好发生在希特勒对犹太人问题有了新的看法的

  时候。不久前,希特勒曾前往特鲁斯特太太在慕尼黑的画室。她敦促希特勒

  重新起用亚瑟·皮希勒这位犹太作曲家,允许他在奥格斯堡音乐学校里任教,

  为什么犹太人就不能个别看待呢?她争辩说。她所认识的那几个犹太人,不

  但是本行业中的行家,而且也是宝贵的人。

  “那都是你的经历”,希特勒想了想后说,“假若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

  可能不会走上现在的道路。但,我的经历大不相同——像我在维也纳的经历

  那样。”他必须把德国人民的命运看得高于一切。“犹太人独立生活着,为自

  己的法律服务,从来不为他成为公民的那个民族或国家而活着,或服从于那

  里的法律。他不属于德国人民,在我们中,他仅仅是客。但,做客也与19

  18—1933年这个时期不同。那时,他们霸占了艺术界、文学界、新闻

  界、商界和银行界的最高职务。让我国人民在自己的民族特点的基础上重新

  建立牢固而健康的前途,这是我的责任。使德国人民,特别是德国工人,能

  安全地生活,并有光明的前途——这是我毕生的任务。”这番话是为拒绝她

  “原则上”的要求而说的。奇怪的是,当他再次前往慕尼黑时,他一反常态,

  居然同意重新起用皮希勒教授。

  如同1938年初,伪称捷克在边境上调动军队曾促使希特勒过早地

  采取行动一样,国外针对“水晶之夜”而发的抗议风暴,也可能加深了他对

  犹太人的憎恨,并促使他寻找对付他们的新办法。1939年2月21日,

  他对捷克外交部长契瓦尔科夫斯基说,对一个未消灭犹太人的国家,德国是

  不会提供保证的。这就表明他已完全失去了客观性。“我们的友善不外乎是

  软弱,我们也觉后悔”,他说。“这些害人虫必须消灭。犹太人是我们的不共

  戴天的仇人。到本年底,德国的犹太人将一个不留。”他们决不会像18年

  11月那样,逃脱惩罚。“与他们算账的日子到了。”

  几天后,外交部向各外交使团和领事馆发出一份通知,指出犹太人问

  题系德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因素。“德国对犹政策的最终目标”,通知说,“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