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82)

  1939年那个忙碌紧张的夏天,没有一个大国不是在某种错误观念指导下

  行动的。欧洲是互不相信、互相欺骗和两面手法的一口大锅。即使在里宾特

  洛甫准备动身前往莫斯科时,斯大林仍未完全放弃结成英法苏三国军事同盟

  以反对希特勒的希望。当英国人半心半意地搞这一条约时,他们还秘密地邀

  请戈林前往英国。无论何处,一国背着一国在暗地里与另一国搞交易,嘴里

  不是喊着真诚这个陈词滥调就是满嘴恐吓威胁。

  (4)

  表面上,得胜者是希特勒。8月22日,他一早醒来,觉得信心百倍。

  里宾特洛甫带着给驻莫斯科的德国外交使团的最终指示离开贝格霍夫后,元

  首召见了高级将领和他们的参谋,在宽阔的接待室内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

  由于坐在大桌后的希特勒搞一言堂,这实在是讲演,而不是开会。“把你们

  找来,目的是要把政治局势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样,你们才能看清我赖以作

  出行动决定的各种因素,同时也是为了增强你们的信心。”他说,与波兰的

  矛盾迟早总要爆发的,有许多理由可证明最好是立刻行动。“首先,有两个

  个人的因素:我自己的个性和墨索里尼的个性。主要的是一切均靠我,靠我

  的生存,因为我有政治天才。也许,将来不会再有人像我这样对德国人民充

  满信心。所以,我的生命是大值里的一个因子。但我可在任何时候被一个罪

  犯或笨蛋消灭。”第二个个性因素是意大利总理。他若有个长短,意大利是

  否仍忠诚于他们的联盟,这是值得怀疑的。”

  另一方面,无论是在英国还是法国,那里都没有杰出的人物。“我们的

  敌人只有水准以下的人。没有个性、没有师傅,没有搞行动的人物..”另

  外,政治形势也有利,地中海在竞争,东方局势紧张。目前的所有这些有利

  形势两三年后均将不复存在。“谁也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所以,还是现在

  就打为妙。”

  接着,他把问题讲得更具体了。他说,与波兰的关系已无法忍受。“我

  们面临的决择,不是打便肯定被消灭,或迟或早。西方有什么作为呢?不外

  乎是从马奇诺防线发动进攻或对帝国进行封锁。前者是行不通的,后者也不

  会奏效,因为现在苏联会向德国供应粮食、牲口、煤炭、铅和锌。怕只怕到

  头来哪个猪猡又要提个调停计划出来!”

  戈林一带头,其他将领也跟着热烈鼓掌(B 有篇花絮说,戈林跳上桌子,

  像野蛮人一样,趾高气扬地手舞足蹈。这若属实,可称洋相十足了。但这不

  太可信)。“我的元首”,戈林元帅说,“部队会尽其责任的。”掌虽然鼓了,

  但戈林和其余将领都一致反战,因为大家都相信,德国还未作好发动战争的

  准备。弹药只够6个星期之用,钢铁、石油和其它重要物资也奇缺。

  与其将领一样,希特勒对此也是了如指掌的,但他考虑的是一种不同

  的战争:闪电战,即用足以保证迅速取胜的兵力和战斗强度,全面发动突然

  袭击。这既是战略概念也是战术概念。他曾发誓,永远不让长期战争带来的

  苦难重新在德意志的国土上出现。对部队,他只在广度上而不是在深度上进

  行武装,其原因也就在于此。常备武器的生产率较高,不为长期战争组织大

  规模的生产能力,德国经济的这种组织方法,是希特勒有意这样搞的。他的

  目标在于迅速地生产武器,而不是增加兵工厂,或改组兵工厂的结构。

  一系列的闪电战——靠短期的生产爆发力维持——将使希特勒看来好

  像很强大。他避免为常规战争进行大规模生产,因为这意味着经济毁灭。他

  的哲学是穷汉的哲学,只有靠胆识才能成功。用战争冒险的办法,他已取得

  了一系列廉价的胜利,而这个战争冒险正是他的较富裕的敌人几乎不惜一切

  代价要避免的。

  闪电战不但与其赌徒的天性吻合,而且也与其独裁者的地位相适应。

  一个民主国家是经受不起这种经济突发力的,例如,在集中生产坦克后,立

  即又转向民用生产。可能会伤害一个民主国家的东西却不适用于一个具有奇

  特的经济弱点和力量的国家。

  希特勒的闪电战,使其将领也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的理论仍源于过去。

  他们不像希特勒那样明白,论战斗,德国的准备要远较英法之准备为好。这

  是一场赌博,但他估计到,他能迅速取胜于波兰,永远无需与英法两国交手。

  奇特之处就在于,他们会觉得报复是徒劳无益的。他必须用某种方法将西方

  中和——或恫吓、或动武——以便到1943年时,他能实现自己的真正目

  标即征服苏俄。阿道夫·希特勒张开大眼,准备迎接命运。

  8月22日上午听过希特勒讲解入侵蓝图的军人,未提过片言只字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