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290)

  从机内出来。由于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空中交通已陷入停顿,这个机场一片

  死寂。在乘车前往外交部的途中,他瞥见防空人员在街道上来回巡视,商店

  的窗户上贴满了纸条。他们绕道偏僻的小巷前往唐宁街10号。张伯伦、哈

  利法克斯和贾德干正在那里等候。他们脸色严肃,但“非常镇静”。达勒鲁

  斯讲述了他与希特勒长时间会见的情形,同时也觉察出一些怀疑的气氛。由

  于他所汇报的有几点与汉德逊的说法不同,张伯伦便问,他是否绝对确信他

  听明白了希特勒的话。

  达勒鲁斯——他的德语比汉德逊的要好——回答说,误解是绝不可能

  的。

  在谈话的整个过程中,张伯伦的说话都带有不信任希特勒的色彩。他

  问元首给达勒鲁斯留下的印象如何?他的回答(“我不想让他当我的贸易伙

  伴”)令首相笑了——是当日唯一的笑容。由于英国人对他的解释持有怀疑,

  他建议让他返回柏林,将他们的反应带给德方。

  张伯伦迟疑了,原因是,现仍在伦敦的汉德逊大使,当日就要带着对

  希特勒提议的答复返回柏林。他于是便建议将大使的归程推迟一天。这样,

  他便可在他们作出官方答复(仅以汉德逊的评估为基础)前让英国人掌握希

  特勒的确切想法。

  他建议与戈林通话并单刀直入地问他,德国政府是否同意让汉德逊推

  迟一天。“你想在外交部打电话吗?”张伯伦问。

  达勒鲁斯说是,张伯伦也就同意了。几分钟后,这位中人便在贾德干

  室内与戈林通话了。戈林说,未与元首相商他不能立刻作答。半小时后,达

  勒鲁斯再次与他通话。这一次,戈林宣布,希特勒接受这项计划,“条件是

  它必须是真诚的”。贾德干坚持让达勒鲁斯秘密飞返德国。于是,原载他前

  来英国的那架飞机便从克洛伊顿转至一较小的机场赫斯顿。

  达勒鲁斯抵达戈林在柏林的寓所时,已是晚上11时了。他对戈林说,

  他个人深信,英国政府和人民都真心诚意要和平,且极守信用。他还扼要地

  转述了英国政府对希特勒提案的答复。戈林擦了擦鼻子。他说,英国的回答

  是很难令人满意的,整个局势都处在风雨飘摇中。他得单独与希特勒磋商。

  回旅馆后,达勒鲁斯一边等待一边在房中踱步。凌晨1时30分,戈

  林的电话终于来了。他用宏亮的声音说,希特勒的确尊重英国的观点,对他

  的达成和平协议的愿望表示欢迎。

  对英国决定承诺其关于波兰边界的保证,坚持此事应由五大国共同作

  保的态度,他也表示欢迎。特别令达勒鲁斯松一口气的是后边的那个让步,

  因为它肯定意味着希特勒已将其它有关波兰的计划束之高阁了。

  (2)

  一般而言,业余外交家经常是只会把事情搞坏的,但达勒鲁斯此人却

  成功地打破了僵局。晚9时,当汉德逊的座机在柏林机场降落时,事情已大

  有进展。这位大使身上带着达勒鲁斯非正式地递交的建议的正式文本,返回

  柏林任职。该建议中有一条条款:贝克业已刚刚同意立刻与德国正式进行讨

  论。

  由于灯火管制,首都的街道漆黑一团,行人稀少。这些行人使汉德逊

  不禁想起了幽灵。

  过去数月来的操劳已使汉德逊大使疲乏不堪。不久前,他曾接受了一

  次癌切除手术,但发现已是晚期。他从不对人提起此事,且不抱怨工作之繁

  重。

  汉德逊在使馆匆匆进早餐,但早餐还未吃完,总理府便传来话说:希

  特勒要立刻见他。

  汉德逊喝了半瓶香槟,打点了精神,便驱车上路。总理府门前,不少

  人在安静等待着。他们一声不吭,据汉德逊观察,也没有敌意。

  当希特勒读过了英国照会的德文本后,他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虽然,

  照会的结尾是元首自己的杰作:许诺与威胁的混合:德国与波兰之间的问题,

  若能正确解决,则可打开通向世界和平的道路;否则,英德两国便有可能“发

  生冲突,还可能将世界抛进战争之中。这种结局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

  希特勒未加评论便将照会递给里宾特洛甫。他这一镇静自若的反应令

  施密特很是诧异。

  汉德逊接着的一个行动更令人惊奇。他采取攻势,话说得比希特勒还

  多——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要是在平常,他之此举,必然令元首咆哮如雷;

  但此时他稳如泰山,只偶尔瞧瞧室外黑黑的花园——这是他的先驱俾斯麦时

  常漫步的地方。

  与此同时,汉德逊宣布,英国说话是算数的,她“从未也永不会自食

  其言”。过去,德国的诺言也有同样的价值。他引用了陆军元帅冯·布鲁克

  在飞师滑铁庐支援威灵顿时劝告他部下的一句话:“前进吧,我的孩子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