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304)

  易受空袭和远程大炮的袭击。

  接着,他谈到了纯军事问题。1914——1918年那种阵地战必

  须避免。他说,进攻须依靠坦克和在波兰发展起来的空中战术,装甲部队将

  领头突破。他告诫各位将领,必须随机应变;还有声有色地告诉他们,“向

  防守薄弱的阵地发动集团进攻,便能动摇对方战线。”

  这是出色的表演,但几乎所有将领都认为,陆军还未作好与西方战争

  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却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在元首宣布进攻不能

  开始“过早,最有可能(若可能)在今年秋季开始”后,还未有人反对(B

  约与此同时,他发布命令,宣布让“不治”之病人“无痛苦地死去”为合法。

  也许,他想起了母亲死于癌症时的痛苦,但更有可能是要除掉那些有精神缺

  陷者,老迈年高无生产能力者,以及他认为有害的民族)。

  在伦敦,张伯伦仍在为向希特勒最近的和平建议作出答复而冥思苦想。

  在元首发布入侵令的当天,张伯伦召开了内阁会议。美国人对“一系列非常

  引人的建议”首次作出的强烈反响,使他感到不安。他心里明白,希特勒在

  他的演说中并未因为合情合理的和平提出多少实质性的东西。于是,他便对

  内阁成员说,他们的回答必须“强硬”。大臣们同意了这一建议,但众人又

  决定迟两天再作答复。

  10月11日上午,柏林传出谣言,说张伯伦政府已经倒台,停战协

  定很快就要签订。

  据《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助理记者报道,在首都柏林的街道上,卖菜

  的老太太们,由于高兴过分,把白菜抛向空中,还把菜摊捣毁。全城充满了

  节日的气氛——直到柏林电台否认这则报道。

  次日下午,经过一周的拖延后,张伯伦终于向希特勒作出了答复。他

  在下院宣布,德国的建议“既含糊其辞又捉摸不定”,英国拒绝接受。如果

  希特勒想要和平,那末,他“就不要光说空话,要拿出行动来;”他必须拿

  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以证明他真诚地倡导和平。下院里发出的掌声并不

  十分热烈。

  在柏林,外交部新闻处立即向各驻外使团用明码发出了电报通知。它

  谴责了英国首相的答复,说它是无礼的冒犯。对希特勒而言,英国之拒绝是

  令人失望的,但也在意料之中。他把戈林和负责空军生产的两名官员——埃

  哈德·米尔契元帅和恩斯特·乌德特将军——召来。“我为谋求与西方和平

  所作的努力失败了”,他说。“继续战争,现在,我们能够也必须制造炸弹。”

  (3)

  希特勒决定进攻西方的风声传出去后,德国内部各抵制派便制订计划,

  试图进行政变和谋杀。有些人主张将元首处决,有些人则主张将他绑架,建

  立军人执政团或民主政府。他们列出了各部部长的名单,还向美国和其它中

  立国伸出了触角,密谋者中最认真的恰恰是最高统帅部里的人,领导者是一

  位性情鲁莽的骑兵军官汉斯·奥斯特上校。他是海军上将卡纳里斯谍报局的

  主要情报助手,性情急躁,常常不小心谨慎。他所处的战略地位是再好不过

  的了。还有,他与陆军内各派均有联系,与沙希特等人,与外交部,甚至与

  党卫队都有联系。

  奥斯特在慕尼黑找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人选。他是个律师,名叫约瑟

  夫·缪勒,他多年来憎恨希特勒。受奥斯特怂恿,缪勒(一个虔诚的天主教

  徒)于10月上旬秘密访问罗马,以试探英国人是否愿与一反纳粹政权媾和。

  他会见了教皇庇护士十二世,发现他自愿充当调停人。教皇的秘书从英国公

  使处打听到,大不列颠并不反对与一个反希特勒的德国达成“软和平”。

  缪勒原只有权将此情报口头转达给德国的,但他祈求得到一些书面的

  东西,以便向谍报局和军方人士证明,这个和平建议是得到教皇亲自批准的。

  令人惊奇的是,教皇居然同意这一要求,并令私人秘书草拟了一封信——该

  信大致谈了谈与英国和谈的主要基础。

  奥斯特派大受鼓舞。在与西方取得联系的各种尝试中,这次是最有前

  途的。教皇的参与也许能诱使勃劳希契积极参与这一密谋。然而,这位陆军

  总司令却不为之所动。他深信,德国人民“全心全意拥护希特勒。”哈尔德

  将军也同样胆怯,但在奥斯特和其他人的压力下,最终同意协助举行起义。

  刹时间,似乎所有高级军官都愿意采取行动。密谋者们甚至得到保证说,勃

  劳希契本人也准备参加——如希特勒不取消入侵的话。

  陆军头子与元首之间的摊牌定在星期天进行——11月5日,即陆军

  拟向西线阵地发动进攻的那一天。勃劳希契按时来到总理府。在递交了一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