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不完成护航任务”,他命令说,谁擅离职守,谁就要受军法审判。
8月23日,天气放晴。当晚,德机飞过海峡,大规模进行空袭。一
队轰炸机迷了航,将原计划要投放在伦敦城外的飞机制造厂和油库的炸弹,
却投进了城内。8名市民被炸死。
英空军认为这是德空军故意干的,便于次日晚轰炸柏林,作为报复。
损失虽小,柏林人却大惊失色。“他们料不到会挨炸”,夏伊勒在他的日记中
写道,“战争开始时,戈林曾向他们保证,柏林是不会挨炸的..他们相信
了他。所以,他们今天的觉醒便更大。你只要看看他们的脸色便可量度出来。”
3天后的夜晚,英机再次前来空袭,炸死市民7人,炸伤29人。希
特勒大怒,因为德机轰炸伦敦原系航向错误所致。但他仍不让德机轰炸英国
首都。柏林又两度被空袭。希特勒被惹火了。9月4日下午,他在体育馆临
时发表演说,扬言要进行报复。一听到要超过丘吉尔,听众中的妇女社会工
作者和护士们便同声欢呼。“如果英机投放二千、三千或四千公斤的炸弹”,
他说,“那末,我们一夜中便投15万公斤,或23万公斤,或40万公斤!”
大厅内顿时人声鼎沸,他只好停顿。“他们若宣布增加对我们的城市的进攻,
我们便把他们的城市夷为平地。我们一定要阻止这些空中强盗的所作所为,
让上帝保佑!我们两国总有一国被打得粉碎,但这决不会是国家社会主义的
德国!”
听众的回答是疯狂的喊声:“不会!不会!”
(3)
两天后,海军上将雷德尔到总理府向希特勒汇报。两人小心谨慎地讨
论了“海狮”计划,好像两人都不怎么相信这计划似的。末了,雷德尔提了
一个本来会惹来激烈反驳的问题。
“‘海狮’战役万一不打”,他问,“元首的政治和军事指示是什么?”
然而,希特勒却一点儿也不恼怒。雷德尔多少有点满意地告诉他的同
事们说,“元首关于在英国登陆的决定还不是最后的,因为元首有这个信念,
就是说,不进行登陆,英国也可能投降。然而,与先前一样,从各个方面看,
元首把登陆看作是结束战争的一种打击性的手段。如果风险太大,元首便不
想进行登陆”。很明显,“海狮”若败北,希特勒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这肯定
会提高英国的威信。他要的是能一举结束战争的成功的闪电战——没有风险
的闪电战。普特卡默对新近在布洛涅举行的登陆演习所作的目击报告说,由
于潮水的关系,用拖轮拖的驳船被搞得一塌糊涂。这特别令希特勒担心。普
特卡默认为,在英国海岸登陆时,情况若相类似,结果肯定同样是个灾难。
入侵能否成功,英国能否投降,这全要以空袭情况如何而定。于是,
在与雷德尔单独会面后次日,希特勒便批准对伦敦进行大规模空袭。一队又
一队的德机飞往英国。当天下午晚些时候,320架轰炸机,在僚机的重重
保护下,从戈林的头上飞过——他在开普布朗内的悬崖上观察机群。密集的
机群像蜜蜂似的飞过英吉利海峡,朝泰晤士河飞去,轰炸伍尔维奇兵工厂、
发电站和码头。戈林一听到最后一个目标已成“一片火海”的消息,便急忙
走至麦克风前,向听众广播说,伦敦正被毁灭。他吹嘘说,他的计划是要“击
中敌人的心脏”。这次毁灭性的进攻一直延续至拂晓,并于次晚恢复。在恐
怖的两天内,842名伦敦人被炸死。希特勒利用将“他们的城市夷为平地”
的威胁,趁热打铁,批准进行另一次大规模空袭——9月15日举行。这将
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其目的不仅在于惩罚伦敦,而且要消灭皇家空军。
“超级“机密又一次向丘吉尔提出了警告。于是,在空袭前4天,他发
表了广播演说。
向全国提出了警告。“毫无疑问,希特勒先生是在高速地消耗其战斗机
群。照此下去,经过许多星期后,他的空中力量将会削弱,其主体将消耗殆
尽。”与此同时,他警告说,“德国人正在精心策划对本岛进行全面的大规模
入侵。它可能现在就——入侵英格兰,入侵苏格兰,入侵爱尔兰,或同时入
侵三岛。对这种危险,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入侵或许会在日内发生。“所
以,我们必须将尔后的一周左右时间看作是我国历史上的紧要关头。它与西
班牙舰队已逼近海峡而杜累克还在踢足球,或纳尔逊还站在我们中间而拿破
仑已在布洛涅的情形一样紧迫。”他的话提高了这个堡垒岛上人民的士气,
使他们受到鼓舞,觉得自己也参与战斗。
在公开场合,希特勒虽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但在9月14日的军事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