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客人保证,德国将尽力帮助西班牙。
塞拉诺·苏涅尔离开总理府时,心里很是轻松,这是因为,他的主人
在劝说佛朗哥接受他们关于两国领导人尽快在西班牙边境会面并进行更确切
的讨论这一建议时,希特勒并未使用恫吓或胁迫的口吻。希特勒对塞拉诺·苏
涅尔的印象也同样深刻,决定更直截了当地与其连襟打交道。“西班牙加入
轴心国并参战一事”,他次日致函佛朗哥称,“必须以把英国舰队从直布罗陀
驱逐出去,并立即占领这一要塞为开端。”他用商人劝人买货的苦口婆心保
证,西班牙一旦加入轴心国,德国便会努力向它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换言之,速胜便会有厚利。
在9月22日的答复中,佛朗哥似乎同意希特勒的一切建议。但是,
两天后举行的塞拉诺·苏涅尔——里宾特洛甫会谈却预见到了不少困难。德
国要求得到非洲大陆外的几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遭到了西班牙客气而坚决
的反对。连翻译施密特都觉得,在里宾特洛甫提出非洲的土地问题时,塞拉
诺·苏涅尔对此表现得相当“吝啬”。施密特评论道:“这是佛朗哥与希特勒
的热情中首次出现的寒冷。”
如果说,里宾特洛甫在与佛朗哥的亲戚谈判时,为出现的困难感到沮
丧,那末,在当月晚些时候他便有理由为其杰作——与日本和意大利在柏林
签订三国条约——感到欢欣鼓舞。
在三国条约中,日本承认德国和意大利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地
位——只要它们承认日本在亚洲的新秩序的话。签字国也保证,“三个签字
国中任何一国,若遭到目前尚未卷入欧战或日中冲突的国家的进攻时,彼此
将使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切方式,互相援助。”
在英美两国看来,这进一步证明日本并不比纳粹德国或法西斯意大利
好些;这三个“强盗”国家业已勾结在一起,以企图征服世界。苏联人表示
担忧,但里宾特洛甫却对莫洛托夫说,这个条约是针对美国的某些战争贩子
而签订的。为何不将它变成四国条约呢?他敦促说。接着,他便给斯大林写
了一封长信说,“四国——苏联、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历史任务是制
订一项长期的政策,规定四国人民各自的长远利益,将其人民未来之发展引
入正常的渠道。”
(5)
10月,希特勒忙于外交。10月4日,他在勃伦纳山口与墨索里尼
会面。“战争已打赢了!其余的只是时间问题”,他说。在承认德国空军尚未
取得霸权的同时,希特勒又声称,英机正以三比一的比例被德机击落。然而,
因为某种原因,尽管军事形势已完全无望,英国仍在负隅顽抗。英国人民正
在经受非人道的待遇。英国为何要顽抗呢?他在抱怨,又自己回答这一问题:
希望得到美国或苏联的援助。
他说,那是幻想。三国条约已在懦夫般的美国领导人身上产生了“沮
丧性的效果”,而部署在东线的40个德国师则令俄国人丧胆,不敢出面干
预。所以,给大英帝国致命一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夺取直布罗陀。说到这
里,希特勒把话题一转,破口大骂西班牙人——他们参战的代价是40万吨
粮食和相当大数量的煤油。还有,当谈话提到偿还的问题时,希特勒抱怨说,
佛朗哥竟有脸回答说“这是一个将理想和物质相混淆的问题。”希特勒气得
七窍生烟,吼道,人家几乎将他说成是个“渺小的犹太人似的,为人类最神
圣的东西进行讨价还价!”
两个独裁者在温暖和信任中分别后,元首便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安静
地思考这项新的政治计谋。”他在贝格霍夫的房中来回踱步,还到上萨尔茨
堡的山坡上作长距离散步。有时,他也会讲讲他的想法,或在餐桌旁,或在
会议上。这些片言只语最终却形成了一项决定,即在他去与佛朗哥会晤的途
中,试探法国人的口风。然后,只有在那时,他才与俄国人谈。
他的专列(名字很古怪,叫“阿美利加”)于12日离开德国,当晚便
抵达法国中西部的蒙特瓦尔。在这里,维希政权的副总理赖伐尔在火车上与
元首进行了简短的会谈,主要内容是为两天后与贝当元帅会晤作出安排。到
此时,元首已下决心把法国降为家奴。为此,他希望得到受害者的自动自觉
的帮助,但也随时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进行残酷的报复。如同对待其他
被征服的国家一样,希特勒力图将法国变成戈林所说的掠夺经济(包括掠夺
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从原料和劳力到国家的艺术珍品),希望维希政权成为
一名积极反对英国的盟友。从赖伐尔的态度看,希特勒相信,这是可以做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