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者了!”在7月30日举行的元首日会上,约德尔庄严地说,高加索的
命运将由斯大林格勒决定,早些时候开往高加索的第四装甲军,必须改派往
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大发雷霆——这样,争论便成了攻击——但后来又同意
这样做。倘使这支坦克部队未被调往南方,斯大林格勒可能已落入德军之手。
但是,到了此时,苏联已在伏尔加河前方集结了足以延缓(不是打垮)任何
新的袭击的兵力。大事之成败往往与这些表面看来系无足轻重的决定有关。
斯大林格勒若在仲夏便被包围,苏军整条战线可能到冬季便会分崩离析,不
可收拾。希特勒冒险分兵,此又系一例。在此之前,他首先坚持同时攻打列
宁格勒和乌克兰,然后才迟迟提出进军莫斯科,而伴随这一切的又是在追求
灭绝犹太人这一个人目的的同时,发动了政治和思想的斗争,以及因此而进
一步消耗了精力。在目前的困境中——打斯大林格勒还是高加索?——同样
地,他又坚持夺取两者,这又冒了两地均不可得下的危险。这种情况,古代
希腊人称之为“自信过度”,也就是过分骄傲,终将使所有征服者身败名裂。
如果说,出于野心,希特勒将其陆军置于险境而对此他又觉得于心不
安的话,那么,这种情况也不很明显。一个星期后,他又向一个意大利的来
访者心平气和地保证,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地均可夺得。他的乐观似乎是
很有理由的。军事上,总的形势是好的。在北非,隆美尔出人意外地获胜,
攻下了英军防线重镇托布鲁克,然后又朝离亚历山大港只有65英里之遥的
阿拉曼进逼。接着,又传来了一个更大的胜利的消息:中途岛大捷。希特勒
原相信这是日本人的胜利,因为他相信日本人的公报比美国人的准确。但是,
这次却是他的盟友撒了弥天大谎。日本不但丧失了4艘母舰和海军航空部队
的精华,而且因这一战役,太平洋战争的局势已经改变了。接着又有消息传
来,说美国人刚在地处日本防卫圈腹地、具有战略意义的瓜德尔卡纳尔岛上
大规模登陆。这便证实了日本失败得何等惨重。
这是个惨重的挫折,且来得如此突然。“狼穴”里争论得更加激烈,这
便不足为怪了。
8月24日,哈尔德要求将一支受苏军重创的部队后撤以缩短战线。
这一要求使一场激烈争论爆发了。希特勒吼道,他的陆军总参谋长所提建议
都是一模一样的——撤退!“我希望,我的指挥官们与战士们一样坚韧不
拔!”
平常,哈尔德是可以忍气吞声的。今天,他却反驳了。他说,成千上
万英勇的德国人倒卧沙场,其原因不外乎是有人不让他们的指挥官作出合理
的决定。希特勒不禁一愣。他双目直视哈尔德,粗声粗气地说:“哈尔德将
军,你怎敢在我面前使用这种语言!你以为你可以教训我,前线的士兵在想
些什么吗?前线的情况你知道些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你在哪里?你还装
模作样,说我不懂前线的情况。我不能容忍!这简直是无法无天!”其他军
事将领一个个低着头溜到会议室外去了。显然,哈尔德呆在最高统帅部的日
子已屈指可数了。
8月下旬,战斗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北郊。德军的狂轰滥炸业已使全城
大火熊熊;红军的通讯系统被破坏了,致使该城暂时与外界隔绝。但是,希
特勒并不能立即取胜。他觉得,前线的指挥官们向他撒了谎,他也受了指挥
部里的人的骗。由于对这两种人均产生了怀疑,且慢慢成了病态,他便几乎
不听别人的劝告,对批评意见则一概不听。夏季的炎热令他窒息;他常在愤
怒和反唇相讥中仓促作出决定。他对接替包克职务的李斯特元帅尤其不满。
当李斯特离开了8月31日会议的会场后,希特勒破口大骂这位元帅。李斯
特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
(5)
8月下旬,德国破获了一个名叫“红色管弦乐队”的间谍组织。这便
证实了希特勒的信念:他周围的人都是卖国贼。这个间谍组织成功地将进攻
迈科普的情报,以及德国的燃料情况,帝国进行化学战的化学原料之储存地
点,希特勒坚持攻打斯大林格勒等情况,告诉了莫斯科。当局进行大规模逮
捕后,处决了包括美国公民密尔德·韩纳克在内的46名该组织的成员。然
而,秘密情报依然接连不断地流到莫斯科。这是另一个间谍鲁道夫·罗斯勒
提供的。此人系一出版商,在卢塞恩从事出版左派天主教书籍的工作。罗斯
勒(代号为卢西)在德国拥有不少消息提供者。包括最高统帅部信息组织的
第二号人物弗里茨·提尔将军在内;所以,他的情报远比“红色管弦乐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