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德国吃惊和痛苦的倒不是红军后备兵力惊人的充足,而是它的顽强的战
斗精神。在斯大林格勒被围期间,希特勒曾吹毛求疵地解释说,保罗斯元帅
之所以未能攻克该城,是因为俄国人打起仗来像“沼泽里的野兽”一样。不
管叫什么名堂,这些东方“非人”所表现出来的精力和勇敢精神,是条顿民
族所望尘莫及的。希特勒的东方政治的根基如何,这自不必说了。1944
年,他连象征性的胜利都未想过。事实上,他关心的是西方的入侵。“它不
但决定本年的胜负,而且还决定整个战争。”6月初,他对军事顾问们说—
—说话时他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如果能将西方的入侵打退,那末,这种
行动便不能也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发生。也说是说,我们便可将后备力量调至
意大利和东方使用。”到那时,东方战场便至少可以得到稳定。但是,如果
不能击退西方入侵者,这便意味着最后失败。“在西方不能采取对峙战的另
一个原因是,我们若后退一步,都意味着在法国境内将战线拉宽。由于没有
战略后备兵力,要沿这条战线部署足够的兵力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得出
结论说,“敌军一开始入侵便必须将他们打败。”但他并未将他私下里对豪辛
格将军讲的话也说出来:“如入侵成功,我就必须用政治办法结束战争。”
希特勒把打败西方的任务交给了隆美尔。由于北非的丢失(不是因为
他的过错所致),隆美尔已蒙受过一次灾难,他认为,阻止入侵的最好地段
莫过于海滩,因为这是敌之最薄弱者。“这些军队未站稳脚跟,甚至有可能
晕船,”他辩解说。
“他们不熟悉地形,能启用的重武器也不够。这是打败他们最好的时刻。”
他的年迈的上司、西线的总司令格德·冯·伦斯德将军,看法却刚好相反。
决战必须在远离海岸的后方打。所以,所有的装甲部队和战术后备兵力必须
放在法国,以便包围进犯之敌并将他他消灭。希特勒用妥协的办法解决了争
论,但双方对此都不高兴。他把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全部调来,但部署的地方
却比伦斯德要求的离海岸近得多。
6月4日上午,隆美尔乘小车前往德国。他此行表面上是为庆祝夫人
的生日(6月6日),主要目的却是前往贝希特斯加登,以说服希特勒再调
两个装甲师和一个炮兵旅至诺曼底。“最迫切的问题”,他在日记中写道,“是
用交谈的办法把元首争取过来。”作一短暂的休假,此其时也由于巴黎的空
军气象站刚预报有暴风雨,预计两星期内不会发生入侵。
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盟军总司令德怀特·艾林豪威尔将军,也面
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以“霸王战役”为代号的入侵原定于次日举行,由于天
气不好,他又有意将这次伟大的冒险至少推迟24小时。那天大部分时间,
他都呆在拖车房里——位于朴茨茅斯附近的一座林子旁——反复衡量得失: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冒险进攻呢,还是等到7月?20多万士兵业已听过了
关于此次战役的命令,若待至7月,秘密肯定会泄露出去。当晚,新的天气
预报传来了:天气较好,6日则恶化。艾林豪威尔征求各位司令官的意见。
空军元帅阿瑟·特德爵士认为,云层可能会阻碍其计划的实现;蒙哥马利的
回答是:“我说,行。”艾林豪威尔作了裁决:6月6日,盟军进攻诺曼底海
滩。
英国双重夏令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2小时——译注)6月6日的
0点6分,空降开始,一个18岁名叫慕菲的伞兵跳进了圣梅尔埃格利斯一
所女子中学校长的花园里。这就是D—日的开始。1小时后,含混不清而又
相互矛盾的报告便如潮水般涌进德国第七军的各指挥部。德国时间凌晨3
时,伦斯德通知最高统帅部(其时设在上萨尔茨堡)说,敌伞兵和滑翔机在
诺曼底大规模着陆。3小时后,伦斯德的参谋长通知瓦尔利蒙说,这极可能
便是入侵的开始。他敦促将最高统帅部保留的4个后备装甲师立即开赴登陆
地区附近。
然而,约德尔却肯定,这不过是个声东击西的牵制战罢了。在此之前,
他曾上过盟军伏号为“警卫员”的秘密战役的当:一个伪战争计划,巧妙地
泄露给了最高统帅部。该计划表明,登陆地点选在更北的地方,在加莱附近,
即海峡的最狭窄处。因此,约德尔便拒不叫希特勒起身议事。
此举令伦斯德的指挥部愕然。据作战部长说,这个年迈的陆军元帅“怒
不可遏,满面通红,连说话人家都听不懂了”。要是换一名司令官,可能会
直接给希特勒拨电话,但伦斯德是个老贵族,公开称元首为“那个波希米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