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435)

  回答是“可以”——这使丘吉尔松了一口气。当天,丘吉尔便致电斯大林,

  要求他于1月间发动一次攻势。莫斯科立刻作出回答。斯大林说,他将发动

  一次大规模反攻,时间不迟于1月下半月。

  1月7日上午,旨在拦腰卡住凸地的南北夹击,开始获得进展。次日,

  由于盟军两军已相距甚近,希特勒不得不下令撤退留在凸地西半部的部队。

  1小时后,业已跨过默兹河的装甲兵部队,全部掉头回转,朝巴斯托尼——

  列日公路东边退去。

  希特勒的黄粱梦就此结束。现在的问题是:德军残余的坦克和自动推

  进炮,数量仍相当可观,它们能及时越过公路吗?会不会被包围?这次撤退

  是否会成为另一个斯大林格勒?1月9日,古德里安再次前往“鹰巢”。他

  第三次警告希特勒:红军即将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今天,他带着许多地图

  和图表前来——这些图表都是他的情报主任盖伦绘制的,它们清楚地表明了

  双方兵力的分布情况。他还带来了盖伦的建议:如若坚守柏林,则需立即从

  东普鲁士撤退。

  古德里安把地图、图表等展开后,希特勒称它们是“极端愚蠢的”,并

  下令将绘制这些图表的人关进疯人院。古德里安火了。“绘制这些图表的

  人”,他说,“是盖伦将军,是我的最好的参谋长。如果我不同意绘制这些地

  图和图表,我就不会带它们来见你。如果你要把盖伦送进疯人院,你也把我

  送去好了!”希特勒的怒气慢慢消了。他又是保证,又是夸奖。

  “东线嘛”,他说,“从未像现在这样具有如此雄厚的后备力量。那是你

  的功劳。我感谢你。”

  古德里安的气却没有消。“东线”,他说,“像即将崩溃的房子。战线一

  处被突破,全线就会崩溃。因为战线拉得这样长,十二个半师的后备兵力,

  实在是太小了。”与通常一样,又是希特勒最后说了算。他拒绝动用阿登的

  后备兵力,理由是,那里还能取得局部的胜利。“东线”,他最后说,“只能

  依靠自己,只能使用现有的兵力。”古德里安返回佐森司令部时,心里闷闷

  不乐。他明白,希特勒和约德尔都知道,只要苏联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得不到增援的战线就会被突破。是不是因为他们二人都不是出生在那个地

  区,便对东方即将出现的灾难视而不见?对他那样一个普鲁士人来说,这是

  用昂贵的代价获得的故乡——也应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她。

  3天后,斯大林恪守了向丘吉尔许下的诺言。从波罗的海至波兰中部

  长达400多英里的战线上,300万红军——比盟军D—日在诺曼底登陆

  的兵力多出10多倍——向装备极差的75万德军展开猛攻。在猛烈的炮火

  和似乎无穷无尽的“斯大林”和“T—34坦克的掩护下,一群群苏联红军

  步兵开始向古德里安装备少得可怜的防线猛冲。由于天气不好,红军的空军

  大都不能出动,无法给予战术支援。尽管如此,至黄昏,红军的第一梯队已

  推进了12英里之多。

  现在,德国已受到东西两面强兵的夹攻,因为同一天盟军也在阿登取

  得相当大的胜利。

  美军的步兵师——包括副总统杜鲁门的老部队35师在内——与第六

  装甲师一起,在巴斯托尼东面将数以万计的德国第一流军队团团围住。

  在“鹰巢”,特劳德尔·容格刚从慕尼黑过圣诞节回来,在她看来。希

  特勒很沉静。午餐时,她阴郁地谈到了慕尼黑遭到惨重轰炸的情况。对此,

  希特特作了个保证。“这个梦魇将在几星期后很快结束”,他说。“我们正在

  大量生产新型的喷气式飞机,到那时,盟国的飞机便不敢随便飞到德国来

  了。”

  1月中旬,希特勒及其随从人员离开了“鹰巢”,前往柏林的新司令部。

  表面上,希特勒并不沮丧。当有人开玩笑说到柏林是唯一适合设司令部的地

  方,因为去东西两线都可坐地铁前往时,他还与别人一道笑了。

  在正在消失的凸角,盟军又一次发动南北夹攻。1月16日,两军在

  巴斯托尼北面几英里处会师。盟军一口便咬去了大半个凸角,切断了近2万

  名德军的退路。由于英军和美军的明争暗斗,这一壮举未免黯然失色。事情

  是在几天前发生的:负责“凸地战役”北半部分的蒙哥马利给记者们造成了

  这样的印象,就是说,胜利是他自己赢得的,强大的英军正在帮助美国人从

  他们的洞里走出来。对此,大多数美国记者都很生气。他们觉得,蒙哥马利

  说话的调子好像在施恩于人,而在事实上,众所周知,参战的英军数量较少,

  且大多数美国将领都觉得,蒙哥马利谨慎小心的战术,实在是碍手碍脚。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