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为左派的另一次叛乱浪潮开辟了道路。共产分子在德国全境掀起的混
乱已达到这种程度,以致埃尔伯特总统不得不出面恳求数天前离政府拂袖而
去的冯·塞克特将军担任全体武装力量的总指挥,以粉碎赤色分子的叛乱。
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重新纠集刚被解散的“自由兵团”。事件与发展确实令
人哭笑不得:昨天的叛军今天却被召来加强法律的秩序。这也是一场只有叇
叇派剧作家才写得出来的闹剧:埃尔伯特发给“自由兵团”的奖金,恰好是
卡普政权曾答应奖给他们去推翻他的政府的奖金。
摆在改组后的“自由兵团”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在萨克森,苏维埃
共和国已夺取了政权;至3月20日,一支拥有5万名工人的红军已占领了
鲁尔区的大部地域。同一天,共产党的《鲁尔回声报》宣布,胜利的红旗必
在全国飘扬。“德国必须成为苏维埃共和国,与苏俄联合,成为世界革命和
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跳板。”
4月3日,“自由兵团”横扫鲁尔区,消灭了红军的据点,残酷地对待
未被消灭的红军。“如果告诉了你们”,“自由兵团”一名青年士兵在家书中
写道,“你们会说我在撒谎。
决不饶恕..我们甚至枪杀了10名红军的红十字会护士,原因是,
她们身上带有手枪。我们将这些小姑娘杀了,杀得很开心——她们是怎样喊
叫,怎样哀求饶命的呀!绝对不行!带枪的就是敌人!”
当希特勒和埃卡特从慕尼黑乘着令他们恶心呕吐的飞机来到柏林时,
卡普起义已近尾声。他们从机场直接前往帝国总理府,与卡普的新闻代表、
匈牙利犹太人特莱比希·林肯进行了交谈。此人是个冒险家,又有点流氓习
气——在纽约,他曾被当作德皇的奸细逮捕。他告诉他们,卡普人刚刚出逃,
他们还是不要暴露身分为好,免得被人逮捕。据称,当发现管事的是个犹太
人时,埃卡特抓住希特勒的胳膊说:“走吧,阿道夫,在这儿没有什么事可
干了!”
但是,为了见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鲁登道夫,他们还是到了首都。平
时,鲁登道夫正准备乔装南逃,并与许多观点相同的北德人磋商,其中包括
“钢盔”党人,由老军人组成的超级民族主义集团成员,以及大量得到工业
家资助的“民间”组织的领导人等。埃卡特还将他的学生介绍给钢琴制造商
的夫人赫仑·贝希斯坦主办的沙龙。一见面,她立刻为“年轻的德国救世主”
所倾倒,并答应将他介绍给她圈子内其他有影响的人物。
3月31日,希特勒回到了慕尼黑。同一天,他成了一名平民。这可
能是出于自愿,但更有可能是授权这样做的。他打起背包,领取了50马克
的退伍费,以及一件大衣、一顶帽子、一件外衣、若干条短裤、一套内衣、
一件衬衣、若干双袜子和鞋。他在德尔希大街41号向人转租了一间小房。
这是个中产阶级的居住地,靠近易萨尔河。这里大都是三四层楼的建筑物,
楼下是商店或办公室,楼上是小单元房或单身房。
希特勒的房子很小,长15英尺,宽只有8英尺,比他在曼纳海姆住
的房子大不了多少。这是本楼最冷的房子,据房东埃尔兰格说,“租这间房
的客人有些人住病了。我们现在用它作杂物间,谁也不会再租它。”
希特勒选择的住房离《慕尼黑观察家报》只有一箭之遥,这决不是偶
然的。这家报纸已易名为《人民观察家报》,继续充当反犹反马克思主义者
的喉舌。希特勒的反犹思想大都由这家报纸反映出来。例如,不久前,这家
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的标题是《给犹太人一点颜色瞧瞧!》作者认为不管措
施如何残酷,都应把犹太人从德国全部清除出去。这些文章大都出自俄国逃
亡者之手,希特勒从中获得了不少有关共产主义越来越危险的情况。
他自己的首要目标却是犹太人及和平条约,其次才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斗争。对于德国共产党人之献身精神,他和埃卡特均多少表示钦敬,恨不得
把他们争取过来。在一起题为《日耳曼与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文章中,
埃卡特甚至推荐过他称之为“日耳曼布尔什维克主义”。一次,在演讲时(希
特勒坐在他身旁),他对参加党内会议的人说,德国的共产党人是有理想的,
他们不自觉地在为拯救德国而斗争。
俄国的逃亡分子极力反对这一妥协。无论在文章中还是在谈话中,他
们关于布尔什维克主义危险之说,对希特勒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些来自东
方的“末日信徒”中,最善于说服人的要算是阿尔弗莱德·罗森堡,即那位
来自埃斯托尼亚的青年建筑师兼画家。首次相见时,彼此对对方的印象均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