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70)

  他敢于相信汉夫施坦格尔的判断力,原因是后者的背景很不寻常。他

  母亲出身于新英格兰名门,即虐德维克斯家族;他祖上有两人是南北战争时

  期的将军,其中一人还曾为林肯扶棺。汉夫施坦格尔家族里,有两代人曾在

  萨克塞—科堡—哥达公爵府任过枢密顾问官职,他们还是艺术品的鉴赏家和

  主顾。这个家族在慕尼黑开有自己的艺术出版社,并以其精美的艺术复制品

  而著称。汉夫施坦格尔本人是在艺术和音乐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家是黑

  利·雷赫曼、威廉·布希、理查·施特劳斯、菲力克斯·文加纳、威廉·巴

  克豪斯、弗里特佐夫·南森和马克·吐温等人的会见场所。他本人的钢琴也

  弹得极有神韵。在巴伐利亚最有名的沙龙里,人们也常常可看到他那伏于琴

  键上方高达6.4英尺的身躯。他的外号叫“小家伙”。

  22日那天,汉夫施坦格尔乘电车来到金德酒馆,这是一间L形的大

  啤酒馆,里边挤满了密集的人群。听众中有少数退伍军官和小官吏,也有些

  小店主,多数是青年和工人。许多人穿起了巴伐利亚的民族服装。汉夫施坦

  格尔想从记者席中找个熟人,却白费了力气。他不知道希特勒在何处;幸好

  有个记者将台上的三人一一指给他看。个子矮小的是梅克斯·阿曼;戴眼镜

  的是安东·德莱克斯勒;第三个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穿着一双齐脚踝的鞋,

  又笨又重,身穿一套黑衣,浆过的白领。汉夫施坦格尔不由想起,他这身打

  扮活像是某火车站餐厅里的跑堂。但是,当德莱克斯勒将他介绍给听众,他

  迅速地、满怀信心地打记者席前走过时,他“毫无疑问是个穿便衣的军人。”

  掌声震耳欲聋。希特勒叉开双腿,双手反剪在身后,活像个哨兵。他

  以平静、有节制的语调,回顾了过去几年来所发生的事件。他巧妙地把矛头

  对准政府,却又不使用挖苦或庸俗的语言。他讲得很仔细,用的是文质彬彬

  的高腔德语,有时也带上一点儿维也纳口音,离希特勒只有10多英尺远的

  汉夫施坦格尔,对希特勒那双真诚的碧眼印象尤为深刻。“他眼中既有诚实、

  真诚的神情,又有苦难和无言的请求的尊严。”开讲10分钟后,希特勒完

  全掌握了听众的感情。此时,他放松了自己的姿态,像训练有素的演员一样,

  打着手势,开始用维也纳咖啡馆的方式,以狡猾的恶意,旁敲侧击。汉夫施

  坦格尔注意到,坐在邻近的妇女,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有个妇女竟喊出声

  来:“一点不错。讲得好!”正在此时,希特勒的声调突然提高了,好像对她

  们表示感谢似的。他还大幅度地打着手势,极力谴责发国难财的人们。

  希特勒抹干了脑门上的汗水,伸手接过一个大胡子递过来的啤酒。在

  慕尼黑的啤酒爱好者看来,这是很具有戏剧性的。恢复讲演后,他的手势更

  有力了。听众席中经常有人叫骂,此时,他便镇静地微微抬起右手,好似接

  球一般,或双手往胸前一叉,简单他作答,将叫骂者的进攻粉碎。“他的技

  巧很像击剑运动员的冲刺和招架术,也像走钢丝绳运动员之娴熟的平衡动

  作。有时候,他也令我想起一位琴艺高超的小提琴手,他永远也不会将弓拉

  完,只留下轻轻的余音——某种不用语言的技巧去表达的思想,一种弦外之

  音。”但是,一旦他猛攻他的敌人——犹太人和赤色分子时,谨小慎微之举

  便烟消云散了。“我们的座右铭是——如果你不想当德国人,我就敲破你的

  头颅。这是因为,不斗争,我们就不能成功。斗争,我们用的是思想,不过,

  如果需要,也要用拳头。”

  汉夫施坦格尔听得入了神,清醒后,往四周瞧了瞧,听众的态度完全

  改了观,这使他大吃一惊。“一小时前还在吵吵嚷嚷,把他推来推去的群众,

  那些高声怒骂的人们,现在变得鸦雀无声,深受感动。他们屏息倾听,早就

  忘却了伸手去取啤酒瓶,似乎把讲演者的每一个字都喝了进去。”“邻座的一

  个年轻姑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希特勒,好像沉浸在爱的喜悦中。她已忘却

  了自己,完全被希特勒对未来德国之伟大的信仰迷住了。”演讲达到高潮时,

  他已成了“语言的有机体”。猛然间,演讲结束了。听众敲打桌凳,疯狂地

  欢呼。希特勒已精气力尽,在汉夫施坦格尔看来“就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

  结束一场筋气力尽的音乐会时”的景况一样。他的头发和脸都浸透了汗水,

  连上过浆的衣领也软下来了(“在作完一次重要的讲演后,我总是全身湿透,

  体重减轻四至六磅”)。

  汉夫施坦格尔乘兴走到主席台边,在那里,希特勒面带自信的笑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