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东战争全史_[日]田上四郎【完结】(21)

  第3旅 萨米·希纳维上校

  阿拉伯军团(外约旦)

  总参谋长 约翰·格拉布少将

  第1旅 N.O.拉什准将

  第2旅 J.O.M.艾什顿上校

  耶路撒冷守备队 阿卜杜拉·埃勒·泰尔上校

  伊拉克军队

  国防部长 沙凯尔·瓦迪

  总参谋长 萨莱卜·塞卜·贾布里

  野战军司令 努尔丁·马赫穆德少将

  第1旅 纳吉布·鲁比希上校

  第3旅

  第4旅 萨莱赫·扎基·陶菲克上校

  纳布卢斯守备队 拉菲克·阿莱夫上校

  空军司令 萨米·法塔赫中将

  埃及军队

  总参谋长 穆罕默德·海达尔少将

  野战军司令 艾哈迈德·阿里·马瓦维少将

  艾哈迈德·富阿德·萨代克少将

  第1旅 穆罕默德·纳吉布准将

  第2旅 马赫穆德·法赫米·奈马塔准将

  第4旅 陶菲克·拉德万准将

  法卢贾守备队 萨伊德·塔哈上校

  志愿军 艾哈迈德·阿卜杜勒·阿齐兹上校

  第三章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一节 战争爆发的背景

  1952年7月23日,埃及自由军官团的领导人纳赛尔陆军中校成功地发动了埃及革命。1954年4月18日他把纳吉布将军安排在总理位置上不久,又于11月14日解除了其总理职务,自己处于握有实权的地位。摆在纳赛尔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加强军队和经济建设。

  1954年9月27日,纳赛尔宣布和捷克签订通商协定。按照这一协定,几年内埃及将获得坦克230辆、装甲车300辆、火炮500门、米格式战斗机150架、轰炸机50架、潜艇和舰艇若干艘。在经济建设上,要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阿斯旺水坝,控制尼罗河的洪水,解决工业用电和社会改革问题。为了建设水坝,纳赛尔要求美英两国和世界银行提供资金。起初,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了好意;但随着埃捷武器采购协定的签订,态度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1955年10月20日美国还是向埃及表示,只要世界银行支持,美国也将在资金上给予合作。然而,就在美国作出这个表示的前一天——10月19日,埃及和叙利亚之间建立了联合军事司令部。

  1956年6月18日,英军最后撤离苏伊士运河地区。五天后,苏联提出贷款给埃及建设阿斯旺水坝。美国7月中旬决定中止对水坝的贷款,英国也效坊美国。一星期后的7月26日,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用运河的收益建造水坝。运河国有化宣言对联合国和英、法来说。无疑是个严重的问题。英国首相艾登决心在必要时即使行使武力也在所不辞,于8月3日向军队下达了准备制定对埃作战计划的命令。作战目的是占领苏伊士运河地区。法国也向伦敦派遣了联络军官。

  69页照片: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另一方面,以色列从1953年起就被埃及封锁了蒂朗海峡,它认为

  1956年7-8月的苏伊士危机除了军事解决外已别无他法,于是国防军着手制定了“卡达希”作战计划。他们主要是从法国购买所需的武器,1956年4月末同法国建立了军事合作关系。

  第二节 联合作战计划的制定过程

  英国国防部于8月3日着手制定作战计划。起初登陆地点,选在亚历山大港,但艾登首相不同意,理由是他想把这次作战作为一次警察性质的行动,距离苏伊士运河太远的亚历山大港不合适。后来登陆地点改为塞得港。作战定于9月6日开始。联合作战的指挥机构也建立起来:英国的查尔斯·凯特利将军和法国的皮埃尔·巴尔若海军中将分别被任命为联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英国的斯托克韦尔将军和法国的安德烈·博弗尔分别被任命为地面部队司令和副司令。

  最后决定的作战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作战:摧毁埃及的空军,第二阶段作战:登陆部队在海上待机期间,空军继续破坏埃及的经济和埃军的后勤基地,使埃及人丧失战斗意志,第三阶段作战:

  9月13日在苏伊士运河北端登陆,占领运河地区。但是,作战突然被推迟了。理由是还没有同以色列军队在西奈的作战协调起来。9月末,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达扬一行来到巴黎。英法同以色列协商后决定将开战日(D日)定为10月20日;但几天后又改变了。最后,决定以军于10月29日开战,英法军队于10月31日开战。双方对英法军队于11月1日登陆一事也相互取得了谅解。但是,本·古里安总理对英法两国是不信任的。他认为,以色列首开战端会被全世界打上侵略者的烙印,而英法却会被推崇为和平的守护神,因此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达扬总参谋长认为这个开战时机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关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的防空问题,双方确定由法国空军负责,不过时间要从英法军队开始轰炸埃及那时算起。至于如何启开战端这一关键问题,会议没有解决。

  10月22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总参谋长达扬、国防部副部长佩雷斯前往巴黎,与法国协商作战的细节问题。总参谋长达扬的设想是这样的:以色列首先向米特拉山隘空投1个伞兵营,作为对埃及袭击行动的报复。其次,如果英法军队按预定计划开战,以色列军队就配合其行动正式转入西奈作战,如果这时英法军队不参战,以色列就撤回空降在米特拉的部队,并且可以向内外解释说这仅仅是一次袭击行动。法国首脑赞同以色列的计划,决定立即给以色列运去必要的车辆和60架飞机。稍后,三国代表签署了这些通过协商决定的事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现代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