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英]约翰·科斯特洛【完结】(265)

  胁。蒋介石向他保证被包围的桂林必能坚守,但它在日本第二十三军从广东

  北进桂林后,不到两个星期就丢失了。表现出有本事击败日本人的国民党的

  几个师都是中国新军。魏德迈于是决定应将它们空运回来以求挽救蒋介石的

  统治。

  蒙巴顿和斯利姆都反对,认为盟国军力在缅甸削弱,这是必然形成的;

  但是魏德迈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支持下,认定重庆所受威胁才是更大的危

  险。十二月初就已进行大规模的空运,把萨尔坦将军部队的整个一师运过“驼

  峰”。到了一九四四年底,已有二万五千名中国军队到达岗位,可以抵挡对

  国民党首都的进攻。但是威胁早已经减弱,因为帝国参谋本部的计划本来不

  打算上溯扬子江远达重庆。因此,冈村宁次将撤回他的第十一军来牢固拄制

  通往河内的铁路线,当时第十一军还在河内以南三百多英里的地方。

  对付眼看就要来临的日军攻势,再加上应付开始“一号计划”所需的更

  多的物资,以及维持B—29 轰炸机基地以及第十四航空队,这是“驼峰”空

  运的能力所不及的,因此,在最后得以进军重新打开通向中国的陆路以前,

  魏德迈的十二月份报告强烈敦促参谋长联席会议制止第二十轰炸机队发自成

  都的活动。他以相当正当的理由提出以“马特洪峰行动”为名的战略性成功,

  远远没有达到阿诺德将军的期望。

  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一九四四年秋天,B—29 轰炸机一直出去轰炸巨港和苏门答腊的油田,

  并袭击日本和台湾以求支持第三舰队。成功倒是有一些,但是这些超级空中

  堡垒加给对方的损失,同为支持这些活动所付出的代价很个相称。每进行一

  次袭击,需要每架巨大的四引擎轰炸机在喜马拉雅山上空往返六次,只是为

  了运来足够的燃料和炸弹。季节性的湿度又给B—29 轰炸机带来麻烦的技术

  问题。柯蒂斯·李梅将军于九月份被任命接管第二十轰炸机队司令部以后,

  对训练很差的袭击活动才刚刚开始进行纠正。李梅三十八岁,是个很聪明的

  策略家,也是陆军中的空军部队里最年轻的两星将军。他曾经负责设计B—

  17 轰炸机群组织严密的轰炸活动,在白天侵入德国上空,取得首次巨大成

  功,这时候他同样决心要证明他的战略轰炸理论也能用来打日本;但是,用

  他自己的话来说,B—29 是“从山峰上飞下来的飞机中最糟糕的飞机”。只

  是在进行几个星期的严格训练和技术工作之后,第二十轰炸机队才得以出动

  一百架飞机去袭击在台湾的冈山飞机装配工厂,作为到菲律宾降落的序曲。

  接着几个月让B—29 轰炸机飞行支援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十二月,用燃

  烧弹去烧毁日军占领的汉口。

  到了一九四五年一月,阿诺德将军终于让步接受魏德迈的建议,他向直

  接负责战略轰炸机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应该把第二十轰炸机队转移到马

  里亚纳,那里的第二十一超级空中堡垒航空队已经在进行对日飞行活动。

  后勤供应和大远的距离使B—29 轰炸机不利于从中国出发进行活动,而

  从推上机压平了的巨大跑道出发,穿过提尼安的平坦甘蔗地直飞东京,航道

  只有从中国出发的一半。一九四四年十月的最后一天,第一架超级空中堡垒

  ——很恰当地命名为”东京玫瑰”——到日本首都上空进行第一次高空侦察

  活动。以后的一个星期中,执行任务的飞机在硫黄岛的机场上空扔下了几百

  吨烈性爆炸药,压制住这个机场上的战斗机。后来,在十一月二十四日,一

  组摄影记者记录下一百一十一架B-29 轰炸机出发进行首次大规模轰炸东京

  的令人生畏的景象。

  超级空中堡垒在准将埃米特·奥唐奈的率领下轰隆隆地向北越过一千五

  百英里的大洋,打算去消灭东京以北的真岛飞机厂。恶劣的气候和密布的厚

  云层妨碍了这次进袭,这次进攻是在三万英尺远距离的雷达的帮助下进行

  的。真正夫中目标的还不到五千个炸弹,但是因为飞机飞得很高,只有一架

  B—29 成了一百多架日本“零式”战斗机的牺牲品,这些日本“零式”战斗

  机奋力上冲以图拦截B—29 轰炸机,三天以后进行的第二次袭击仍然无效,

  因为目标被很厚的云层所遮盖。对东京的下一轮空袭,倒确实给停泊在日本

  沿海的美国潜水艇带来不少外快,这些潜艇的任务是拣起掉在海中的空勤人

  员。超级从舰“信侬号”,它是倒霉的“武藏号”的姊妹舰,正好被改装为

  庞大的六万吨航空母舰。尚未完工时,它被拖出东京船厂到了一个偏僻海港,

  到那里才能完成这项改建工程。可是十一月二十九口,它被“射手鱼号”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