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也重新提出了他早些时候的主张,建议给日本六个月的停战朋——
“现在提供一些石油和大米,以后再增多”——如果他们不再派更多的军队
去印度支那;开始同中国国民党人举行和谈,还有,也许意义最重大的是,
“日本将同意不借助三国条约,即使美国参与欧洲的战争”。东京拒绝了来
栖有关实行独立政策的建议,担心这样只会造成拖延或破裂。他奉命在十一
月二十日提出“B” 项建议。尽管如此,赫尔和罗斯福都希望抓住机会,“作
不顾一切的努力,期望总能取得一些结果”。国务院的官员们起草了一份临
时协议,这不能看作是迁就,但是很接近日本“B ”项建议提出的条件,“B”
项建议表示愿意把他们的部队撤到印度支那北部,并且不作进一步的“武装
进军”。作为回报,美国将恢复商业关系,并且“按要求的数量供给石油”,
还要暂停给中国国民党人的援助,使和谈得以进行。
“公平的建议”
美国临时协议的最后草案规定,在暂时和解的三个月期间,日本可以留
在印度支那北部的军队限制为两万五千人,关于是否停止给国民党人援助的
事却有意含糊其词。但是草案的确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菲律宾将作为和
谈的地点,美国将不再冻结日本的财产,并且恢复有限制的贸易,就是说,
有足够的石油供给民用,但是航空燃料就不够用了。
“临时协议”的这两项主张决不是互不相干的。意义重大的是,看来美
国是准备以有限度的放宽禁运和给中国人一些鼓励去同日本谈判,赢得在太
平洋再有三个月的和平。如果两国政府希望继续从事外交交涉的话,至少是
已经有了这种可能性。东京看来肯定是作了赞同的表示。十一月二十二日,
野村得到通知,最后期限延长四天,改为二十九日;“过了期限事情将任其
自行发生”。
正是这项宣告使罗斯福在两天之后产生了悲观语调的起因,这时他电告
丘吉尔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公平的建议,但是,是接受还是拒绝自然是
日本的内政。我不抱很大的希望,我们都必须准备应付麻烦,可能为时不久
了。”同一天,十一月二十四日,赫尔同英国、荷兰、中国、澳大利亚各国
大使讨论了这项建议。美国临时协议的最后草案用电报发往蒋介石政府,还
附上一项十点建议,其中采纳了摩根索的备忘录,明确重申任何长期解决办
法所必须符合的严格条件。其中包括,日本承认国民党政权,从中国撤出一
切军队,还要退出三国条约。
六个月毫先结果的谈判,以及这位年长的国务卿喜欢一再提到的许多日
本背信弃义的事实,使他感到惶惑,即使是取得临时性的和解又是否明智,
或者有无可能呢。但是他知道,迫切需要获得更多的时间,以巩固美国的军
事地位和战略。对于国务院的强硬路线者,特别是对斯但利·霍恩贝克来说,
这件事的压力并不大,他们担心的是,同东京作任何交易都会削弱蒋介石。
霍恩贝克可以抱怨说,海军“在二月份曾要求有六个月的时间,国务卿通过
他的谈判使他们得到了六个月时间,现在他们还要再有三个月时间。”拖延
时间意味着在一定的程度上迁就日本——以及美国有卷入远东慕尼黑的危
险。不管怎么说,日本遵守临时协议的任何和解要求,其可靠程度从东京十
一月二十四日给野村的电报看来是大有问题的。电报坚持“B”项建议的条件:
“我们要求停止援助蒋介石(还有得到荷属东印度供应的货物,同时得到美
国向日本提供的石油)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国务卿对那天的谈判达成的脆弱论点感到担心,在他会见海军作战部长
时流露出来。会后斯塔克通电太平洋所有的司令部,发出了又一项警报,“与
日本取得有利成果的可能性十分值得怀疑。这种局面再加上日本政府的声明
和日本海军与军事部队的行动,在我们看来表明,向任何方向发动意外的侵
略行动都是可能的,包括袭击菲律宾或关岛。参谋总长看到了这份电报,表
示同意,并且要求发出行动指示,通知他们地区的陆军高级军官。需要绝对
保密,以免使已经紧张的局势更为复杂,或者是加速日本的行动。”
就是在这种形势紧张和情况不明的背景下,总统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
举行了国防委员会每周的例会。会前,赫尔特地把美国临时协议的文本送给
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过目。他们也都表示同意。史汀生的记载说:“协议充
分保护了我们的一切利益”;虽然他对日本是否肯于接受不抱很大希望,他
很看重可以用协议换来的三个月时间,使陆军能完成在菲律宾的部署。这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