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十六帝_许文继/陈时龙【完结】(2)

  [史学研究] 《正说明朝十六帝》作者:许文继/陈时龙【完结】

  -- --------------------

  第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第2节:登上权力顶峰的农民领袖

  第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

  第4节: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

  第5节:庆功楼前不离主

  第6节: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

  第7节: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

  第8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

  第9节: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

  第10节:建文帝去向探秘

  第11节:马上天子朱棣

  第12节:乃儿不花之战大捷

  第13节:靖难之役的胜利

  第14节:文治武功 雄才大略

  第15节:智谋过人 计定江山

  第16节:性格暴戾“文皇帝”

  第17节:人心难服最痛心

  第18节:聪颖勤奋的宣宗朱瞻基

  第19节:文韬武略的浪漫天子

  第20节:守成令主盛世与隐忧

  第21节:汉王朱高煦的叛乱

  第22节:明代第一个废后的皇帝

  第23节:"促织天子"的身世

  第24节:被也先俘获最痛心

  第25节: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

  第26节:错杀功臣于谦

  第27节:天意与人事的成全

  第28节:豹房与宣府的闹剧

  第29节:淫乱与无嗣的悲剧

  第30节:皇权与军功的正剧

  第31节:无儿无女 落水而亡

  第32节:被皇权扭曲的怪物

  第33节:迷信道教 荒废国事

  第34节:有宠臣,无权臣的尴尬

  第35节:不安的边疆和海域

  第36节:明代统治最久的皇帝

  第37节:永远长不大的万历

  第38节:罔上负恩与忘恩负义

  第39节:平定杨应龙叛变

  第40节:一个不平庸的皇帝

  第41节:光宗:明中最不幸的皇帝

  第42节:宫廷震荡 梃击一案

  第43节:红丸案与朱常洛

  第44节:野心女与糟糠帝

  第45节:文盲皇帝与文盲太监

  第46节:东林党的绝命书

  第47节:明天下的“魏皇帝”

  第48节:熹宗开创的黑暗时代

  第49节:性格最为复杂的思宗

  第50节:平定阉党逆案

  第51节:袁崇焕之死

  第52节:众叛亲离 孤家寡人

  第53节:末代帝王的悲惨结局

  第54节:附录:明代帝王世系

  第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视剧、评书小说以及太祖像明代历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历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学者吴晗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是不多见的。那么,是什么引起了人们对朱元璋的兴趣?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他奇特的个性、传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贫苦身世。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没有土地,是靠租种别人田地为生的佃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却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

  走向巅峰。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元朝残暴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无情压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红巾军,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各自为战。

  朱元璋虽然身在寺庙中,但他显然是六根未净,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由于皇觉寺被毁,又有友人来信相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投奔了红巾军的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逐渐升迁。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马,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金陵(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就改集庆为应天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