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确
立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可惜的是,后来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八大
的决议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八大的民主气氛浓厚,大家畅所欲言,发言十
分踊跃,大会发言的六十八人,书面发言的四十五人。我在九月二十日的大
会上作了发言,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着重谈了加强集体领导的问题,
指出集体领导的实质是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工作方面的应用,要把集体领导
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发言的初稿写好后,我请小平同志审阅,他说写得太
原则,让我再进行调查研究后作些修改。遵照小平同志意见,我找了一部分
同志座谈,对发言稿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在八大,我
被选为中央委员。
----------------------- 页面 151-----------------------
第十六章 部的艰苦创业
二机部是搞原子能的。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开创于50年代初。那个时候,
美国依仗手中的原子弹,多次对我进行核讹诈和核威胁。为了打破帝国主义
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国
防,尽快掌握国防尖端技术,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毛主席、党中央恰当地估
计了我国的资源条件和科研基础,于1955年1月毅然作出了创建中国原子能
事业和研制原子弹的决策。周总理亲自组织实施,并指定陈云、聂荣臻、薄
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具体业务由薄一波任
主任、刘杰任副主任的国务院第三办公室负责统筹和管理。
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
中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
1956年4月,周总理对我说,要从军队里调个中央委员出来加强地质战
线。我思考了两天,毛遂自荐,对总理说就把我调出来吧。当时才受军衔,
我对穿那一身制服不习惯。总理说你能出来吗?我说总干部部有人。总理说
要请示主席。不久,周总理告诉我,主席有新的考虑,要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但后来总理又找了刘杰等同志征求对机构设置的意见,认为成立原子能委员
会,势必还要设立办事机构,增加层次,因此还是成立原子能事业部好。周
总理在1956年7月向中央作的《关于原子能建设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成立
“原子能事业部”的建议。主席同意总理的意见。1956年11月正式提交一
届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改为第二机械
工业部)。当时,一机部搞民用,段君毅的部长;二机部搞军工,赵尔陆的
部长;三机部搞原子弹,让我当部长。搞原子弹的,在苏联叫中型机械工业
部,部长是斯拉夫斯基。那时三机部机关没有几个人,副部长是刘杰、刘伟、
雷荣天、钱三强,后来又增加了袁成隆。主要抓队伍组建,抓地质找矿,抓
科研基地建设。
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是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两个根本环节,毛主席曾不止
一次亲自关心和指示过,成立三机部后进一步推进了这两方面的工作。地质
方面,开始是中苏合营,双方各派两人组成中苏委员会,第一轮主席是刘杰,
委员是高之林。高之杖原是北京大学教授,地质专家,在创建铀矿地质事业
中,做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经中
苏两国政府商定,由中苏合营改为苏联提供技术援助,中国自主经营。雷荣
天同志主持,在山西、四川、辽宁、江西,连同先前在湖南、新疆共建立了
六个区域性地质勘察队,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我任部长后用很大精力抓
地质工作,几乎所有搞铀矿地质勘探的地方都去过。当时,我年纪还不大,
不到五十岁,不论冬夏,都与干部、工人一起住帐篷,同吃同住,并且向他
们学习地质找矿知识。地质找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经常出没于深山密林,
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但是广大地质科技人员和工人,知道自己是为建立和
发展祖国原子能事业找矿,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激励大家以
苦为乐,以难为荣,奋不顾身,忘我工作。结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发现
了大批放射性异常点,经过揭露勘探和工业评价,于1958年正式向国家提供
了第一批铀矿工业储量。
科研方面,当时主要抓紧苏联援助的一堆 (反应堆)一器(加速器)建
设,由刘伟同志主持,在北京西南郊坨里,1956年5月开工,1958年7月建
----------------------- 页面 152-----------------------
成。为了争取时间,充分掌握这一堆一器技术和加快建设进度,我曾与刘杰
等同志一起讨论决定,反应堆、加速器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检
修人员,应参加设备安装工作;研究所以甲方身份参加基建活动的人员,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