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到达三交镇附近的留誉镇。
刘志丹阵亡三交镇,
陕北赤子魂归故里
三交镇是座落在山西中阳县西部靠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河西是我陕北
苏区的绥德县境。该镇南北两面环山,西面临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
时镇内有重兵把守,沿河有坚固的工事。志丹同志对大家说:越向南走,离
中央总部越近,一定要打好三交镇这一仗,打通山西前线和陕甘苏区的联系。
为了打好这一仗,志丹同志亲自勘察地形,仔细研究敌情和作战方案。接到
中央电报的当天,我们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传达。并对打三交镇作
了如下的部署:一团攻打南山,二团攻打北山,三团为预备队,担任警戒和
阻击前来增援的敌人。
4月14日拂晓,围攻三交镇的战斗打响了。我军指挥部设在南山顶上的
党家山,距我一团阵地不远。一团很快从东南面攻上山,进展顺利,接连拿
下敌人的许多碉堡。南山守敌见势不妙,全部撤到北山固守。志丹同志便命
令一团向北山移动,与二团夹击北山之敌。时至中午,攻击不大顺利。这时
我们才发现,原来的情报不准确,以为敌人只有一个营,实际上是一个团部,
两个营,还加一个炮兵连。志丹同志和我商量,让我留在军指挥部掌握全面
情况,他亲自到一团阵地去看看。我让负责保卫工作的特派员裴周玉同志和
参谋等随志丹同志一起去。
志丹同志到前沿阵地指挥部队作战,在观察敌情时,不幸左胸中弹,伤
势很重。志丹同志断断续续地对裴周玉同志说,告诉政治委员,请他带着部
队消灭敌人,坚决把三交镇攻下来!裴周玉等几位同志将刘志丹同志抬到军
指挥部所在的阵地上,我跪下来摸他的心脏和脉搏,察看伤口。这时志丹同
志因大动脉出血己昏迷不能说话,不多时即溘然长逝。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
员、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陕北人民的领袖刘志丹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
放事业,英勇牺牲了,年仅三十三岁。裴周玉同志向我讲述了志丹同志中弹
----------------------- 页面 50-----------------------
的经过。我们非常悲痛,肃立在亲密战友的遗体旁,脱下军帽致哀。我对在
场的同志们说,刘军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流尽了最
后一滴血,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更多地消灭敌人,为刘军长报仇。我们把志丹同志的遗体抬上担架,把军大
衣轻轻盖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送下山坡。我把志丹同志牺牲的消息立即电
告中央。并赶紧筹划船只,制作了一具棺材装殓志丹同志的遗体,在场的数
十人扶棺流泪,与志丹同志诀别。然后,派人护送志丹同志的棺材过黄河,
运往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同时,也将伤病员和多余的武器运过江去,以利
部队轻装战斗。
志丹同志离开了我们,二十八军仍像志丹同志活着时一样,坚守阵地,
继续战斗。黄昏时分,我们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向敌人阵地发起猛攻,怒火在
战士们胸中燃烧,复仇的子弹和手榴弹射向敌人阵地,狠狠打击了敌人,三
交镇的大部被我攻占,但是未能拔掉敌人设在制高点上的主碉堡。在战斗中,
敌人伤亡很大,我方伤亡也不小。入夜,我们通宵未眠,认真分析了战局,
估计太原守敌必来增援,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按时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决
定由一个班留守阵地,拖住敌人,大部队南撤。为避免同前来增援之敌遭遇,
我们不走大路,走山梁小道。谁知,增援的敌人也不敢走大路,也走山梁小
道,于是,我军同敌军在山梁上打了一场遭遇战。我们对地形不熟,一边走,
一边打,打得很艰苦。我带着一部分部队在后面掩护。后来,才把敌人甩掉。
长征时就和我一起在干部团,给我当勤务兵的王道全同志,到达陕北后,
和我一起调到二十八军。在这次遭遇战中,他表现得非常英勇,拿着一支步
枪,边走边打,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部队能够安全撤退。他说:“你
们快走,我在这里掩护一阵子,马上就来。”由于他表现好,先后提升为班
长和机枪排排长。不幸,道全同志在以后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才二
十一岁。为革如献出年轻生命的何止王道全同志一个,而是千千万万!他们
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革命胜利之花。我们的革命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啊!
部队到康城镇,我便到总部向毛主席汇报了志丹同志牺牲的经过,以及
二十八军渡河后的战斗情况。毛主席又让我向彭德怀同志作了汇报。二十八
军经过多次战斗,人员不断伤亡,三交镇战斗后,全军只剩七百多人。部队
虽然减员将近一半,加上三交镇仍没打下,志丹同志壮烈牺牲,指战员们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