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任穷回忆录_宋任穷【完结】(53)

  要求各地群众挖沟破路,空舍清野,积极配合部队开展反“扫荡”斗争,打

  击“扫荡”之敌。

  我军避实击虚与敌周旋,采取伏击、截击、袭扰、围困等战术战法,不

  断打击、消耗敌人。敌人疲于奔命,捉襟见肘。在我军民打击下,于11月下

  旬,敌人被迫退出所占之南宫、隆平、故城、临清等县城。

  日军“扫荡”冀南地区的同时,在鲁西北地区大举进攻聊城。范筑先率

  部守城抗敌,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噩耗传出,举国震哀。我们党中央高度

  评价了范筑先将军的抗战业绩和高风亮节。

  通过敌人这次“扫荡”和我们反“扫荡”斗争的实践,深感敌人的汽车、

  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在平原上横冲直撞,对我极为不利。另外,冀南地区

  除各县城都筑有城墙外,不少较大的村镇都有围寨。如被敌占领,我军在无

  重火器情况下,很难攻克,对我也很不利。为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根

  据这次反“扫荡”血的教训,我们进一步展开了挖道沟、拆城墙、围寨,改

  造平原地形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本来这一工作1938年初就开始了,这次冀

  南行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村民都参加。所有

  通行的大车路,一律挖成沟。对沟的深度、宽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以通过

  ----------------------- 页面 74-----------------------

  大车为标准,每隔一段,挖一错车宽沟。由于广大群众亲身体会到改造平原

  地形的重要性,挖沟的积极性非常高,男女老少齐上阵,日以继夜。道沟,

  使敌军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难以行进,而根据地军民的转移却有

  了很好的掩护。冀南全区先后共挖道沟总长5万余里,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

  量。

  刘、邓、徐亲自领导反“扫荡”,

  推动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

  不久,邓小平政委也第二次来到冀南。这时刘、邓、徐首长都在冀南直接领

  导指挥我们,极大推动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我向刘师长汇报冀南的情况,在说到冀南民众抗日情绪之高、对敌仇恨

  之深时,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某些天主教徒在教堂作礼拜时,他们祷告:

  “保佑抗日军、保佑八路军,抗日军打胜仗、八路军打胜仗……”,二是一

  些老太婆也祷告我军打胜仗,还有的用白面粉做成小人,放在锅里煮。她们

  把小面人当成小鬼子,说:这么一煮,日本鬼子就不得好死。这些虽然带有

  一些迷信的色彩,但却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和憎,人心之向背。

  刘师长听后笑容满面,非常高兴。称赞冀南的群众基础确实不错,老太

  婆尚能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刘、邓首长到冀南后,在威县七级西之老虎张庄(落户张庄)开了一次

  军政干部会,邓政委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根据冀南斗争形

  势,会议确定依靠工农群众,依托广大农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坚持冀南

  抗日民主阵地。敌人将会更大规模“扫荡”冀南,未雨绸缪,要充分做好各

  项反“扫荡”的准备工作。敌人为了进攻西北,对华北特别是对河北平原,

  必然要来一次更残酷、更严重地进攻与“扫荡”。我们说服了一些盲目乐观

  的人,有人认为“敌人不会再进攻冀南了”,甚至有人说“以五百伤亡把河

  北日寇完全赶出去。”我们进行了长期战争动员,号召抗日政府、群众团体、

  一切游击队、一切抗日正规军和广大人民,准备和日寇作长期斗争。

  1939年1月初,敌人开始第二次“扫荡”冀南地区。其规模比第一次大

  得多。敌人从平汉、津浦铁路东西两线共出动日伪军3万余人,分十一路进

  行大规模“扫荡”。这次“扫荡”,敌人改变了第一次“扫荡”时长驱直入

  的战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进攻方式。首先占领城市和主要交通干

  线的村镇、要点,逐渐向中心区压缩,企图将我军聚而歼之。

  刘、邓、徐首长亲自领导指挥冀南军民展开了反“扫荡”斗争。根据敌

  强我弱态势,决定撤出县城,将部队分成若干集团,分区游击,独立作战,

  互相策应,依托广大农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当时把在冀南的部队分成几

  个游击集团:“五旅集团”、“六旅集团”、“青纵集团”、“东纵集团”

  和“先纵集团”。我负责指挥“东纵集团”,活动在五分区地区。再道同志

  指挥“青纵集团”。

  这次敌人大“扫荡”,直到2月上旬才结束。“扫荡”结束后,我们军

  区、区党委、行署联合开了一次总结大会。邓政委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