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我根据刘师长指示,到河间县将乔明礼接到南宫城,作教育争取工作。
乔一再表示:兄弟回去,今后决不参加反共漩涡,不再搞磨擦等。乔回去后,
不久即自食其言,进攻我军。战败后,逃到石家庄投降日寇,当了汉奸。
鹿钟麟主政河北一年多时间,蒋介石认为其政绩不佳,未能完成蒋介石
密授的“收复失地”,掌握河北的使命,有负蒋的厚望,不得不辞去河北省
主席一职,还保留冀察战区总司令职务。但搞磨擦的积极性不那样高了。继
鹿钟麟之后,石友三成为在冀南地区大搞磨擦的主角。
鹿钟麟在抗日战争时期奉蒋介石之命,同我们搞磨擦,作了坏事。全国
解放前夕,他没有跟着蒋介石到台湾去,而是留在天津做寓公,没有反共和
反人民的言行。我们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不记前嫌,对他采取争取、团
结的方针,安排他担任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委员。五十年代,在一次国防委员
会的会议上,我和鹿钟麟见了面,他迎上来,拱着手大声叫我“任穷兄”,
对自己在抗战期间的作为表示歉意,连声道“对不起,对不起”。我笑着说,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不必再提它了。
石友三顽固反共降日
----------------------- 页面 80-----------------------
冀中冀南联合讨逆
石友三是吉林长春人,在冯玉祥部下当过马夫。因善于投机钻营,连连
擢升至西北军第五军军长。此人一贯反复无常,朝秦暮楚。三次投靠冯玉祥
又背叛冯玉祥,投靠张学良也打过张学良,投靠蒋介石也打过蒋介石,因此,
人们称他为“倒戈将军”。
我们对石友三的底细和为人是清楚的。日本侵华,大敌当前,民族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为了动员一切
可能抗日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石友三这样的人,我们
也是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做争取工作。早在抗日战争前夕,当时任冀北保
安司令的石友三就与平津一带的日本特务、汉奸、亲日分子暗中来往。为争
取石不被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我华北联络局、东北特委和北平市委先后派人
到石部做工作。杨秀峰、张友渔、黄松龄等同志,受党组织的派遣,以左派
教授的公开身份与石友三建立了联系,轮流到石处,给他讲国内外形势、全
民族抗战的道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指出只有抗日才是唯一出路。在全
国人民风起云涌的抗日高潮推动下,经过我们大量的工作,石友三在抗战初
期曾一度表示愿意和我们合作抗日。
“七·七”事变后,石任国民党军第一八一师师长,不久扩编为六十九
军,下辖一八一师和高树勋新编第六师,石任军长兼一八一师师长。石部先
驻豫北,后到鲁南沂蒙山区。在此前后,张友渔、张克威、袁也烈、赵濯华、
于克、王天、陈壮猷、孙湘等同志到石部工作,张友渔任六十九军政治部部
长,张克威任学兵大队长。学兵大队是我们建议成立的,后改称教导总队,
石兼总队长,康博缨任副总队长,吸收北平、天津、济南、西安、东北等地
的一些爱国青年参加,学员受教育后派到石部基层做政治工作。
在此期间,石一再表示进步。对其部下官兵声称:“一定要打回东北去!”
对我军则信誓旦旦:“要共同抗日,决不搞磨擦。”石友三当时既有这些抗
日表示,我们就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他当作友军,对他采取
团结和联合的方针,尽量争取他留在抗日阵营内,时间越长对我越有利。石
友三在鲁南和日本特务、汉奸虽未完全断绝暗中联系,但他还没有公开反共
和投降日军,同我党我军表面上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这对当时的抗日大局
是有利的。
蒋介石为了笼络石友三,加强华北的反共力量,提升他为第十军团军团
长兼六十九军军长,并应鹿钟麟请求,于1938年底调石部到冀南。随石友三
从鲁南来冀南的有一八一师、暂编第三师、特务旅等部队,共一万余人。
石到冀南初期,他心里很明白,孤军远处敌后,立足未稳,虽然有老上
司鹿钟麟支持,但鹿也是下车伊始的光杆,唯一可以利用的友军只有共产党
领导的八路军。因此,表示愿意同我合作抗日。我们对石继续采取联合的方
针。我和杨秀峰、刘志坚同志多次到南宫县乔村看望他,耐心地对其做工作,
希望他真诚抗日,不搞磨擦。邓小平政委和刘志坚同志先后三次与石会谈,
表明我军团结抗战的诚意,劝其与我坦诚合作,共同抗日。
我们对石友三一方面在政治上积极争取,一方面在物质上竭力相助。在
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尽量给石部以照顾和优待。八路军战士吃小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