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摇旗现在臣标,时时道臣逆闯之死状。嗣后大行凶问至(指弘光帝被清军俘获),
剿抚道阻音绝,无复得其首级报验。今日逆首已泥,误死于乡兵,而乡兵初不知
也。使乡兵知其为闯,气反不壮,未必遂能剪灭,而致弩刃之交加,为千古大快
也。自逆闯死,而闯二十余万之众初为逆闯悲号,既而自悔自艾亦自失,遂就戎
索于臣。逆闯若不死,此二十万之众,伪侯伪伯不相上下,臣亦安得以空拳徒手
操纵自如乎?"
第12节:自成生死终未有实
何腾蛟的这份奏疏是关于李自成牺牲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的最原始文献之
一。由于几个月以后李自成的部将接受了他的节制,他有充分的条件从大顺军将
领及士兵的口中获悉李自成牺牲的经过。
而清军负责追击李自成的统帅阿济格也向清廷报告了李自成的死讯。他说,
大顺军在九江地区失利后,尽力穷窜入九宫山。他们在山中到处搜寻,也没有找
到李自成。降卒和被擒的大顺军士兵都说李自成逃走时被村民围困,不能逃脱,
自缢而死了。于是找了认识李自成的人去认尸,但是尸体腐烂,无法辨认。李自
成是死是活,还得继续察访。
阿济格的奏疏在主要情节上(时间、地点和牺牲经过)同何腾蛟的报告相一
致,因为他的消息也是由当时原属于大顺军的兵卒所提供的,也具有相当的准确
性。
清初的史家费密在其所著《荒书》中对李自成牺牲的经过作了如下的描写:
" 大清追李自成至湖广。自成尚有贼兵三万人,令他贼统之,由兴国州游屯至江
西。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
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
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
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系
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
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
历。" 费密的这段记载相当详细,文中提到的牛脊岭则的确是当地的地名,而程
九伯也确有其人,康熙四年《通山县志》有他的小传:" 程九伯,六都人,顺治
二年五月闯贼万余人至县,蹂躏烧杀为虐,民无宁处。九伯聚众,围杀贼首于小
源口。" 另查《德安府志》职官志" 国朝经历" 条下第一人即" 陈九伯,通山人,
顺治二年任".姓名虽稍误,但也证明程九伯确实得到了清政府的奖赏。
根据上面列举的史料,基本可以断定李自成已经过世了。但是为什么清廷和
南明当时还要怀疑李自成的死讯呢?
其实多尔衮刚收到阿济格关于李自成困死九宫山的奏疏时是相信的,他曾郑
重其事地告祭天地太庙,宣谕中外。地方官员也纷纷上表庆贺。可是,就在阿济
格班师回朝的途中,得到了大顺军重现江西的情报。由于阿济格并没有取得李自
成的首级为验,多尔衮因此就开始怀疑李自成的死讯不可靠。七月二十日,他派
人对即将进京的阿济格大加呵责。因为李自成牺牲以后他直接统率的那支大顺军
主力确实进入了江西宁州、瑞昌一带。考虑到明清文献中" 闯贼" 一词既可指李
自成本人也可指李自成起义军,因大顺军在江西而产生自成遁走江西的误传并不
奇怪。所以说,所谓" 自成生死终未有实据云" ," 实据" 其实应该就是指自成
的首级了,这是清廷方面一直没有得到的,产生怀疑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第13节:在几千具朽尸中瞎转
和清廷的情况相类似,李自成的死讯在南明的隆武朝廷里也激起了波澜。何
腾蛟上奏自成身亡的经过情形以后,南明的隆武帝朱聿键" 大喜,立拜东阁大学
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仍督师".尽管何腾蛟关于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
的消息直接得自跟随李自成的许多大顺军将领,其中甚至包括了李自成牺牲时就
在身旁的养子张鼐,应当说是相当可靠的。但是,由于何腾蛟也未能献上李自成
的首级,隆武朝廷内部表示怀疑的便大有人在。右副都御史郭维经就曾经上书,
认为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五月死的,这些都是传言,而且是等到七月他的部下投
降何腾蛟时才知道的,又是过了年以后上报的。就这样行大赏,似乎不太合适吧。
况且李自成是生是死,是死在谁的手里都不知道。
万一哪天杀李自成的人提着李自成的头来请赏,真不知道何腾蛟该怎么解释?
而且万一李自成没死,以后在哪个地方出现了,到那时,皇上您可怎么办哪?这
么一说,朱聿健也起了疑心,让何腾蛟再报一次,然后再宣布这一捷报。在这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