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军攻破函谷关抵达戏水,关中震动,咸阳危急,二世朝廷方才如梦初醒,仓促面对现实。二世惶恐失措,除了仰仗老师赵高和丞相李斯而外,毫无办法可想。郎中令赵高一直是内廷官员,长于权术阴谋,对于军国大政,却是毫无经验。三驾马车中,唯有丞相李斯是先帝老臣,执政经验丰富。不过,李斯是文职官僚,没有军事阅历,眼下年事已高,面对紧急的军事危机,也提不出有效的对策。二世朝廷,一时几乎陷入瘫痪。
就在这个时候,少府章邯从戏水前线赶回,陈述军情,紧急提议说,叛军已经抵达戏水,势力强大,事情紧迫,就近征兵调动已来不及,修筑骊山陵的服役者和刑徒人数众多,臣下请求赦免他们,发给武器,编入军队,可以马上就近参战。章邯的到来,宛若绝境中的救星。二世朝廷别无选择,当即接受了章邯的提议。经李斯提名,二世皇帝正式任命章邯为大将,全权统领秦军,负责首都保卫战。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章邯其人,在秦末叛乱之前,几乎不见于任何记载。我们只是辗转知道,章邯,字少荣,始皇帝统一天下时,他曾经在消灭韩国和赵国的战争中立有军功。灭韩之战,是在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其时,章邯正当年,入伍从军,跟随征韩军统帅内史腾先至南阳,继而北上进攻韩国都城新郑。因为作战勇敢,有功受赏,他开始在秦军中崭露头角。天下统一以后,章邯进入政界,一步一步升迁。始皇帝在世时,他就很得器重,被任命为担当宫廷事务的大臣——少府,成为帝国大臣中新锐的少壮派人物。始皇帝的骊山陵园工程,由丞相李斯挂名主持,其具体工作,多年以来皆由章邯负责。二世皇帝即位以后,李斯继续当权,他受命继续主持骊山陵园的收尾工程。
章邯为人坚忍顽强,武勇有谋略。他接受任命,掌握了秦军的指挥权之后,迅速回到戏水骊山前线,着手新的军事部署。章邯首先命令停止骊山的所有工程,以从军立功为条件,赦免服刑者,与服役者一道,全部发给武器装备,就地改编为军队。章邯是有经验的将领,在强敌面前,他惯于先退守示弱,隐秘结集兵力后展开突然袭击。他快速整编新军、得到补充以后,以精锐的中尉屯军为核心,以新军为侧翼支援,对周文军发起了突然袭击。周文军对于章邯释放骊山刑徒和服役者编制军队的情况毫无预想和察觉,虽然人数众多,毕竟是短时间收凑起来的军队,在得到增援的秦军的攻击之下,军败退却。章邯指挥秦军步步紧迫,迫使周文军退出函谷关。
周文军退出函谷关以后,首都咸阳的直接威胁解除,帝国朝廷和关中地区暂时安定下来。经过这次重大危机的教训,二世朝廷充分认识到局势的严重,迅速采取对策,倾其全力镇压叛乱。喘息始定的秦帝国,作出四项新的军事部署:第一,全国进入战时体制,实行军事总动员;第二,以章邯为秦军统帅,总理镇压叛乱的一切军务;第三,加强关中地区的武备防守,紧急征调蜀汉关中兵增援章邯;四,屯驻长城沿线的北部军和屯驻岭南的南部军内调,配合章邯军镇压叛乱。
章邯击退周文军、收复函谷关以后,停止进军,下令闭关自守,对停留在函谷关前曹阳一带的周文军采取守势。章邯用兵,老成慎重。通过戏水之战,他清楚地知道,楚军在秦军的攻击下,并未溃散,只是暂时退出,眼下正集结在曹阳,随时可能对函谷关发起新的进攻。戏水之战,依靠的是中尉军;中尉军的动用,是万不得已。首都威胁解除后,中尉军作为京师守备的核心,继续屯驻关中,已经再次由朝廷直接掌控。眼前手中可以动用的部队,多是武装起来的骊山服役者和刑徒。临时紧急之下,有中尉军主力在,驱赶他们协力可以;单独动用他们出关作战,万万不可。眼下要紧的不是出击进攻,而是防守争取时间,火速动员和调动各地秦军,就全面镇压叛乱作统一部署。
前面已经谈到,统一天下后的秦帝国,军事部署的重心移向南北两边疆,三十万大军屯驻北边,五十万军民屯驻岭南,关东空虚,关中削弱,成外重内轻的格局。陈胜、吴广乱起,战国六国复活,天下政局又回到战国,重演秦与六国间的合纵连横。秦帝国的军事部署,必须马上作新的安排。
在朝廷的紧急命令下,蜀汉关中地区的预备兵员首先被动员起来,编制成军,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章邯麾下。帝国的北部军,也受命由章邯节制指挥,主力部分东向渡过黄河,进入太原上党地区,堵截占领赵国地区的叛乱军李良部队和张黡部队的进入;一部分由直道南下,编入章邯军。遗憾的是,帝国的南部军,由于楚地叛乱和道路阻塞,与朝廷完全失去联络,后来封闭边境独立,建立了南越王国,完全没有介入秦末之乱当中,写成另一段历史,留待将来再来叙说。
章邯击败周文,迫使周文军退出函谷关,是在二世元年九月。此后将近两个月里,章邯闭关坚守不出,暗地里调兵遣将,全力整军备战。
章邯上演闪电反击战
章邯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结束了仅仅存在六个月的张楚政权。一时陷于灭亡危机的秦帝国政权,因章邯的胜利而得到拯救;战国以来秦军战无不胜的军威,也因章邯的胜利而得到重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