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10)

  格列恰宁对此十分不满。他急促地说:

  “尊敬的汗,如果您想问候沙皇的健康,就该站起来,亲自开口!”

  俄木布息事宁人,制止了欲动武的部属,接受了俄使的请求。

  格列恰宁对俄木布的向候作了回答,并呈上国书、礼品。之后,他开始宣读训

  令:

  “……我的奴仆,你理应使吉尔吉斯,这个桀骛不驯的民族循规蹈矩,理该亲

  自宣誓效忠……

  俄木布闻言,勃然大怒:

  “蒙古人耻于受人奴役,在我们的传统中不允许由首领本人出面向别国君主宣

  誓效忠!”

  克制已久的俄木布拂袖而去。

  格列恰宁呆若木鸡。

  几周以后,精明的俄木布还是克制着与沙俄做了笔交易,沙俄提供少数武器装

  备,用“臣属”代替“奴役”;和硕特部迫使吉尔吉斯等异族部落就范。

  此时的俄木布,似乎不敢过分违反先王旧制,所以很克制。故而,格列恰宁总

  算不辱使命,但两年后,俄木布已经更清楚地看到沙俄狼子野心;1638年再度出使

  的瓦西里·斯塔尔科夫、斯捷潘·涅维罗夫的遭遇,与格列恰宁就有天壤之别了。

  斯塔尔科夫和涅维罗夫一行,翻过白雪皑皑的山岭、河湖;途中还险些命丧民

  风骠悍的牧民之手,并且花费了许多“买路钱”,才终于抵达库逊塔凯河畔。

  他们苦苦等了三周,才受到接见。

  接见仪式上,双方对谁先问候谁一事产生了分歧。

  最初,双方都保持缄默,都要求对方先讲。

  斯塔尔科夫坚持说:“既然你们已承认了沙皇的宗主权,就理该先向沙皇问候!”

  而俄木布的幕僚则说:“我们台吉既蒙你们尊为‘汗’,并且身为成吉思汗的

  后裔,出身高贵,怎么能先问候沙皇?”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俄木布命令手下,把讲使赶出金帐,把沙皇的礼物扔出去,收回分给他们的食

  物。

  当夜,俄木布率众迁往克穆齐克河冬营地。临走前下令,不准供给俄使食物。

  俄使整整饿了四天。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

  后来,又经通融贿赂,俄木布又重新接见了他们,仪式草草收场。

  在归国途中,准噶尔属部吉尔吉斯人截住了他们,涅维罗夫经哀求、送礼才免

  于拘禁,吉尔吉斯人藐视地对他说:

  “今后不准俄国使节再通过我们的地区!”

  斯塔尔科夫·涅维罗夫倍受羞辱,仓惶归国。

  一直是恭谨克制的蒙古人,已经失去了那种委屈求全的耐心,已经明白贪恋财

  物极为危险。

  沙俄“派使通好”之举,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沙皇为使节遭受的冷遇而震怒。他咆哮如雷,而其远行的急先锋——哥萨克更

  是摩拳擦掌,扬言要蛮人尝尝北欧海盗子孙的厉害。

  “北极熊”的脚步向蒙古地区迫近,形势越来越严峻。

  游牧的蒙古人纷纷归附新兴起的清朝。祖国也对这些远方的游子张开了博大的

  胸怀。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兄弟阅于墙,而外御其侮。

  1640年。在塔尔巴哈台,蒙古四十四部首领共同议事,制定了《察津·必祉克》,

  即《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各部首领一致同意:联合抵抗外敌入侵,严惩

  发动内战的败类……

  会后,准噶尔部巴图尔洋台吉怒斥俄使,决意不惜一切力量抗拒沙俄。有其父

  更有其子。巴图尔病逝后,长子僧格继位。同样是怒斥俄使,拒绝称臣;并且与土

  谢图汗联合,严惩内奸额琳沁(俄木布之子)。

  大清王朝,威名远扬。

  神圣《法典》不容亵渎。

  游牧人的心并不游离。多年来,他们曾互动刀兵,兄弟相残。在民族生死存亡

  的紧要关头,他们尽释前嫌,携手御敌,此情此义,天地可鉴。

  苍茫朔漠,众志成城。

  三、图穷匕首现

  硬来不行,拉拢又不成。坐镇莫斯科的王公们殚精竭虑,苦思不得良策。

  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要死了,但仍没忘记告诉其子孙……征服那桀骛

  不驯的民族。继位的沙皇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也未达到其目的。继之,“遗

  训”又被性情粗野的彼得一世承继。

  1686年,莫斯科的王公贵族一片惊慌。

  一向自负强劲的俄罗斯人实在不愿相信,大清帝国一举收复了雅克萨,北欧海

  盗的子孙——哥萨克被打得溃不成军。

  众位王公垂首侍立,彼得大帝在焦躁地走动,他那冷酷、旁若无人的吼叫,令

  在场的人心惊胆战,宫殿似乎都在瑟瑟发抖。

  冷静下来的沙皇敏感地意识到,大清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有必要忍让一下,

  签订和约,但也有必要采取强硬措施,给那些游牧人点厉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