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外交官亲到车站迎接,数千名手举小旗的欢迎群众在警戒线外围摇旗喊号,礼宾
乐队高奏《迎宾曲》。
握手寒喧过后,涅拉托夫先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多次强调沙俄一定全力支持
和援助外蒙古脱离中国。宣布“独立”,以及合并内外蒙古的要求。
杭达多尔济也随后致辞,他感谢沙皇的隆重欢迎,并言此次来访主要是向沙皇
呈递外蒙古接受俄国“保护”的“请求书”。
受到这种国宾的盛礼,杭达多尔济是有生以来头一回,一种莫明的虚荣感由然
而生。不过,惊喜的另一面却又是颇多的惶恐和外交上的极度幼稚,以致在车站当
记者问到“请求书”的内容时,杭达多尔济这位“钦命外交大臣”竟张口结舌,连
说了五通“这个”,却未吐出一字下文,这种场面窘得在场的“蒙古代表团”所有
成员个个涨红了脸,杭达多尔济当在此列。
有家俄文小报在报道杭达多尔济时,说杭“口吃得惊人”。
俄文小报对抗的报道不知是俄国人的幽默,还是真的产生了误会。其实,杭达
多尔济与口吃丝毫无缘、连讲五个“这个”,仍旧原地踏步,除了杭外交经验欠缺
这个次要原因,最主要的是“请求书”的内容实难以见人,羞于出口。也不敢出口,
然而白纸黑字却写的清清楚楚。甘做奴仆的一点廉耻心就在于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
之别了,书面的东西可以尽情表达,而口头语言却有难言之隐。
8月16日,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亚细亚式会客厅里,沙俄内阁总理斯托雷平接见
了杭达多尔济一行,抗把哲布尊丹巴给沙皇的信件交给了斯托雷平。哲布尊丹巴等
人、在这封信中提出。以出卖外蒙古地区的通商贸易、修筑铁路、开办邮政等主权,
换取沙俄对将要成立的“蒙古国家”的援助和保护。
为了博得沙俄的青睬,杭达多尔济等人还向沙皇和沙俄政府的许多权贵大臣馈
送了名马、鞍鞯,金佛等名贵礼物。其中的一尊金佛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宝,至
今还放在俄国故宫的中国馆中。
沙发为了实现他的帝国理想,对“上门乞求”的“蒙古代表团”来了个慷慨
“施舍”。
为了全力支援库伦“独立”,沙俄陆军部命令伊尔库次克军区,将步枪一万五
千枝,骑兵军刀一万五千把,弹药七百五十万发交给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古叛国集
团,并派出一营步兵和几百名哥萨克骑兵,以加强库伦领事馆的防卫为名开驻库伦。
同时,沙俄还指使受其豢养的陶克陶胡带着几十名行军赶到库伦,参加“独立”奠
基。
1911年10月中旬,俄蒙公路上,绵延数十里的沙俄侵略军,由骑兵开道,耀武
扬威地源源开进外蒙古境内。杭达多尔济等人也从俄国回到了库伦。
在沙俄的幕后指挥下、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叛国王公喇嘛加紧筹划“独立”,并
组成了以杭达多尔济为头目的‘临时总理蒙古国务衙门”,具体领导外蒙古的“独
立”运动。
第二节 如此“独立”令、驱逐令下的清朝大臣三多
1911年11月30日一早,清朝库伦办事处办事大臣三多就起床了。
近一个月来,他心情颇不宁静,时时处在一种焦虑、惶恐和困惑之中。看上去,
明显消瘦了好多,且愁容满面,气色不好。他不能忘记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库伦时,
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王公、喇嘛的兴灾乐祸,洋洋得意,而自己所辖的办事处的沮
丧,难捱和尴尬尤使他度日如年;他更难放下心的是,11月28日,在沙俄军官的率
领下,库伦附近各旗的台站驿卒四千人全副俄武装备,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库伦城,
这支军队的急速组建和进城,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办事处仆人刚把早点端上来,食欲甚弱的三多为了稳定办事处所有官员、奴仆
的心,只好强装镇静坐到餐桌前。
就在这时,办事处门卫匆匆来报:杭达多尔济求见。号称“蒙古通”的三多心
里不禁一惊:他要干什么?
说起三多,清朝政府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他博学多才、尤以蒙古历史、
风俗研究最为拿手,蒙学功底很深、造诣极高。令别人员佩服的还是三多为人正直,
清政廉明,这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中确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到的。为了祖国的统一为
了报答大清皇恩,三多在库伦一呆就是三十年。
还未等三多出去迎接,杭达多尔济已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院当中,这是三十年
来,三多碰到的第一位未经他允许就来到院中的蒙古官员。
杭达多尔济给三多递交了一份公文,称哲布尊丹巴已征调蒙古军队准备进京保
护大清皇帝,要求办事大臣三多立即发给粮饷,并限三小时内答复。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哪里是什么公文,分明是一篇威胁诡骗书,是故意和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