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蒙古独立内幕_师博【完结】(7)

  新:

  当年征服世界的人,

  原是沙漠出生。

  他们离别未婚的情侣,

  佩桂锋利的刀剑出征,

  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统治,另立门庭,并斗胆称沙皇的俄罗斯首领,无法挥去

  那记忆中的阴影。

  然而,狼子野心加上对“金采毛”的贪欲,驱使沙俄小心翼翼开始了一场持久

  的追逐。

  “北极熊”举步南下。

  一、我是蒙古人!

  狰狞的面目。

  预兆着战争,

  彪形的大汉,

  敢于冒险求逞。

  北欧海盗的子孙——哥萨克,以沙皇的名义,肆意烧杀掠掳。在他们扩张的途

  中,武器不够精良,只凭强弓利箭,组织又不够严密的鞑靼人,难逃死亡或沦为奴

  隶的命运。

  哥萨克为自己的胜利而欢欣鼓舞。推进的步伐加大了。

  在森林地区和冻土地带,江河四通八达,湖海星罗棋布,这些条件都对侵略者

  很有利。但往南去,却是游牧民族世代居住的,既无森林又无河流的大草原,这里

  情况迥然不同,地区开阔,有利于人口众多的牧民采取统一行动,他们健壮有力,

  脉管中充满着战斗的血液,又具有征服其他民族的历史传统,他们不仅善于保卫自

  己,而且他们攻击令人生畏。

  厄鲁特蒙古人就是这样的民族古代的地图绘制家十分风趣地描绘:

  “黄金汗”端坐在湖畔的毡帐里,周围簇拥着自己的妻子儿女,他的部众人丁

  兴旺,俯首听命;他的牛羊成群,多得不计其数;还有一位赐予天恩的圣者来拜访

  他,他不是长着翅膀,来自天堂的天使,而是由梵天佛士降世的“活佛”。

  的确,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厄鲁特蒙古人安居乐业,与鞑靼诸部落和睦相处。那

  里,曾经是一块乐土。

  鞑靼人挡不住哥萨克南下的脚步。唇亡齿寒。所以,厄鲁特蒙古人就不得不拿

  起武器,抵抗外侵。

  1607年。额尔齐斯河畔。

  群山巍峨,连绵不断,山上长满雪松,山麓上满布着低洼的草地。一切都是那

  么和谐、宁静。可惜,这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哥萨克的皮鼓声已在耳边响

  起。饱受欺凌的鞑靼人,和即将被侵略的厄鲁特蒙古人同仇敌汽,歃血为盟。执剑

  佩弓的蒙古“头鹰”在宣誓:

  “马上生,马上死!冲击吧,为了不辱没祖先——成吉思汗!……”

  不可一世的哥萨克吉先发起了攻击。他们层层包围了额尔齐斯河畔的小要塞库

  尔拉拉。结盟的厄鲁特蒙古人和种客人,勇猛抵抗;双方展开了猛烈厮杀。

  远道而来的哥萨克麻痹大意,三百多人宿营在额尔齐斯河两条支流汇合而成的

  一个小岛上,夜里,阴雨蒙蒙,漆黑一片,被长途跋涉折磨得精疲力竭的部队,相

  继进入了梦乡。

  得知这一情报的盟军,半夜里派出一支精兵,悄悄模向敌人的宿营地,他们渡

  河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劳扑向敌人。在黑夜和混乱中,俄国人来不及拿起武器,

  几乎没有抵抗就被击溃。自以为骁勇无敌的哥萨克四散奔逃、或者被杀,或者落入

  河中,因为盔甲太重而葬身河底。

  额尔齐斯河畔一役,哥萨克死亡二百余人,伤者近百人。

  沙俄吃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清醒之后,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赤裸裸的武力

  征服是行不通的,必须软硬兼施、威逼诱骗。

  他们把矛头指向了克尔木克蒙古人。

  克尔木克蒙古是蒙古人的西支。克尔木克是音译,又作“厄鲁特”。十七世纪

  时,它主要有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胞肯和和硕诗(和托辉特)。

  1607年,沙俄塔布拉城将军西拉·加加林公爵,打着和平亲善的旗号来到了额

  尔齐斯河流域。这里居住着杖尔伯持部和土尔扈特部——曾经给沙俄下马威的族人。

  这里又重新恢复了往昔的和乐、宁静。伪善的加加林受到了蒙古人的礼遇,领

  略了这里的风光,了解了这里的富庶。

  这里积雪可达一俄丈,象狼一样的狗拉着雪橇,疾走如飞。雪野上,褐孤异常

  醒目,一点也不怕生人,比别处的更漂亮、更优良。那神话传说中的“金羊毛”—

  —紫貂,随处可见……

  加加林陶醉了。他恨不得把这片沃土扶上雪橇,运回本土。他鼓动三寸不烂之

  后,极尽说服、威逼之能事。

  “全俄罗斯专制君主。拥有许多王国的领主、大君主和沙皇瓦西里·伊凡诺维

  奇大公、英明神圣,垂怜遐迩。游牧人象没有根的树,没有源的水。还是转入俄国

  国籍吧!”

  好客的蒙古人心平气和地打发走了加加林,不为所动。

  回到塔拉城的加加林,眼前似乎总晃动着额尔齐斯河流域那诱人的画而,白雪、

  褐狐、紫貂……仿佛在无声地戏弄着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