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拉伯通史_希提【完结】(103)

  ④Ibn-al-Athīr,vol,vi,p.206;Tabari,vol.iii,pp.951—953。

  ⑤Vol.xvi,pp.138-139。

  ⑥Vol.vi,pp.349—350。

  ①参阅Tha‘ālibi,Latā’if,p.16。

  ②Mas‘ūdi,vol.vi,p.289。

  ---------------

  有一个人叫做穆罕默德·伊本·苏莱曼,他死后财产被没收,总计现金五千万第尔汗,不动产的每日收益,是十万第尔汗③。伯尔麦克人的生活水平,当然不低于哈里发宫廷的生活水平。至于巴格达城普通公民无聊的生活,和老百姓胸中澎湃的感情如何,我们在文献中找不到很多记载,只有苦行诗人艾卜·阿塔希叶曾有些描写。

  阿拔斯王朝曾发生内战,继续六年之久,参加内战的,是麦蒙和他哥哥艾敏(皇太子),然后是麦蒙和他叔叔易卜拉欣。内战的原因,是争夺皇位。六年之后,即819年,麦蒙奏凯归来,他发现巴格达城已大半变成了废墟,从此以后,我们再听不到团城的名称了。麦蒙以原先为伯尔麦克人哲耳法尔在底格里斯河东岸所建的公馆为哈里发的宫殿,但是,没有经过很长的时间,巴格达城又恢复了商业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巴格达城是历代有名故都的自然继承者,那些故都,曾繁荣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谷里,最古的是吾珥和巴比伦,最晚的是泰西封(麦达因),所以阿拔斯王朝的首都的重要性,是不易消灭的。巴格达的地势,适于做一个航运中心,便于与当时所认识的全世界进行充分的联系。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也有本地的羊皮筏子。这种筏子(现在还有),常从摩苏尔顺流而下。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城里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帝国的各省区,用驼队或船舶,把本省的物产运到首都,如从埃及运来大米、小麦和夏布;从叙利亚运来玻璃、五金和果品;从阿拉比亚运来锦缎、红宝石和武器;从波斯运来丝绸、香水和蔬菜①。巴格达城东西两部分之间的交通,是由三座浮桥联系起来的,象今天的巴格达一样②。赫兑卜在《巴格达志》里用专章叙述了巴格达的河流和桥梁③。当时,商人们从巴格达和其它出口中心,航行到远东、欧洲和非洲,他们贩卖各种织造品、宝石、铜镜、料珠、香料等④。最近世界各国,远至北方的俄罗斯、芬兰⑤、瑞典和德国,所发现的阿拉伯钱币,都可以证明穆斯林商人在这个时期和以后的年代里,所进行的具有国际性质的商业活动。航海家辛德巴德的冒险记,是《一千零一夜》里最好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根据穆斯林商人商务旅行的实际报告而写作的。在巴格达社会中,商人起了重要的作用。每种商业或者工业,在市场(sūq)里都有本行业的店铺①,正如我们现代的情况一样。街道生活的单调,往往被偶尔过路的送亲行列或者为男孩举行割礼的行列所打断。医生、律师、教师、作家等自由职业者,在麦蒙的庇护下,开始占据一个显著的地位。奈

  ---------------

  ③同上。

  ①参阅LeStrange,EasternCaliphate,散见各处。参阅本书第36章“工业和农业”。

  ②这种浮桥,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不久,现在还保存有一座,其他两座已改建成铁桥。——译者

  ③Al-Khatib,vol.i,pp.111—117。

  ④参阅本书第345页以下。

  ⑤赫尔辛基博物馆收藏着此类古钱币。

  ①Ya‘qūbi,Buldān,p.246。

  ---------------

  迪木著作永垂不朽的《书目》的时候(988年),就有大量的手稿,甚至讨论催眠术、妖术、吞刀术、嚼玻璃术一类的题目②。幸亏伊本·赫里康③给我们留下了一位学者日常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我们由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④的生活情况,可以想见在当时的学术市场上,学者是有相当高的行情的。他告诉我们,侯奈因每天骑马到公共澡堂去,侍者浇水给他洗澡,他走出洗澡间,披上休息的长袍,然后喝一杯水,吃块饼干,就躺下休息。有时他睡一觉,午睡醒来,烧香熏身体,然后进午餐。他的午餐,主要是肉汤、肥鸡肉和面包。然后再睡一觉,睡醒后喝四磅陈酒,如果喜欢吃新鲜水果,就再吃些榅桲和叙利亚苹果。

  拜占廷是阿拔斯人有宿怨的敌人,在麦海迪和赖世德的时代,穆斯林军队对拜占廷的胜利,无疑地增加了这个时代的光彩,奢侈的生活,又增加了这个时期在史书中和小说中的声望,但是,在全世界编年史上这个时期之所以特别著名,却是由于伊斯兰教历史上最重大的智力的觉醒,这件事被认为是世界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这个觉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来的影响,其中有印度、波斯、叙利亚的成分,但主要是希腊的影响,影响的途径是翻译,从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译成阿拉伯语。阿拉比亚的穆斯林,虽然只有很少的一点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根柢,但是,他们从沙漠里带来了锐敏的感官、强烈的好奇心、难以满足的求知欲和大量的才智潜能,当他们征服或接触更古老、更先进的民族的时候,他们不久就变成了那些古代文化的受益人和继承人,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的那样。在叙利亚,他们采纳了当时存在的阿拉马文化,那种文化本身也曾受过晚期希腊文化的影响;在伊拉克,他们采纳了曾受波斯影响的伊拉克文化。在建筑巴格达城后,仅仅七十五年的工夫,阿拉伯语的学术界,就已掌握了亚里士多德主要的哲学著作,新柏拉图派主要的注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还有波斯—印度的科学著作①。希腊人花了好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东西,阿拉伯学者,在几十年内,就把它完全消化了。由于吸收了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的主要内容,伊斯兰教固然丧失了自己最大部分的特性,即从沙漠中汲取的精神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标志,但是,伊斯兰教因此在联系那条南欧和近东的中世纪文化纽带中,却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记住,这种文化是由一条溪水养育起来的,这条溪水发源于古代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和朱迪亚,这条溪水注入希腊,然后以希腊文化的形式,倒流入近东。在后面我们就要看到,这条同一的溪水,怎样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的阿拉伯人,重新流入欧洲,而给欧洲文艺复兴以很大的助力。印度曾经是早期启发的源泉,特别是在哲学、文学和数学方面。约在回历154年(公元771年),有一位印度旅行家,曾将一篇天文学论文传入巴格达,这篇论文叫做《西德罕塔》(Siddhānta,阿拉伯语叫Sindhind),曼苏尔命令法萨里(796—806年间卒)把这篇论文译成阿拉伯语,法萨里接着就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一个天文学家①。阿拉比亚人在沙漠里生活的年代,对于星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