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萨里的外号是艾卜·哈米德,他于1058年生于呼罗珊境内的突斯诚,于1111年死在故乡。他在自由的宗教经历中探讨过伊斯兰教各教派的思想。这是他的自述:我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现在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就开始了研究工作??我不断地研究各种教义或信条。我碰着内学派(Bātinīyah),就想研究他的秘教的真谛;迂着外学派(Zāhi-rīyah),就想探讨他的直解主义的要旨;会见哲学家②,就想学习他的哲学精髓;遇见辩证派教义学家(mutakallim),就想探查他的辩证学和教义学的宗旨;遇着苏非家,就要刺探他的苏非主义的秘
---------------
⑥关于他的异端,可以参阅Shahrastāni,pp.37—42;Baghdādi,ed.Hitti,pp.102—109。
①Ibn-Hazm,vol.iv,p.148;al-Khayyāt,Kitābal-Intisār,ed.H.S.Nyberg(Cairo,1925),index。
②参阅Shahrastani,pp.46—48;Baghdādi,pp.109—110。
③参阅他所著的Maqālātal-Islāmīyīn,ed.H.Ritter(Constantinople,1929),pp.155—278;Shahrastāni,pp.65—75。
④参阅Shahrastāni,pp.54以下;Baghdādi,p.121。
⑤Fihrist,p.181。
①这个姓是发源于ghazzāl(纺线工人),正确性较差的写法是al-Chazāli,见Muhammadibn-abi-ShanabinMajallatal-Majma‘,vol.vii(1927),p.224—226。参阅DuncanB.MacdonaldinJournalRoyalAsiaticSociety(1902),pp.18—22。
②指新柏拉图学派。
---------------
密;遇到苦行者,就要追索他的苦行的根源;迂到无神论的精低格,就要摸索他坚持无神论、伪装信神的原因。从青年初期开始,我就有了探索真理的热情,这是我的天性,是无法抑制的,是不能自主的③。
安萨里以正统派成员的身分,开始其宗教生活,不久就转变成一个苏非派成员,在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与过去的一切断绝了关系。1091年,他被聘为巴格达尼采米亚大学的讲师,在那里变成一个怀疑论者。过了四年之后,一次剧烈的思想斗争,使他筋疲力竭,精神委靡,他又回到了苏非主义。理智主义使他失望。他以一个托钵僧的身分,心安理得地漫游各地。在各处退隐了十二年之久,包括在叙利亚隐居的两年和一次朝参圣地,然后他返回巴格达,从事于说教和讲学。他在这里写成杰作《圣学复苏》(Ihyā’,‘Ulūmal-Dīn)①,这部著作的神秘性,赋予教律以生气;其正统性,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发生影响。在这部著作和其他著作中,如《学问的开端》(Fātihatal-‘Ulūm)②、《哲学家的矛盾》(Tahāfutal-Falāsifah)③、《信仰的节制》(al-Iqtisādfial-I‘tiqād)④等,正统派的理论已登峰造极了。教律学曾窃据一个崇高的地位,这些著作把教律学抛开,而利用希腊的辩证法,建立了一个实用的哲学体系,而且使哲学受到正统派教义学家的欢迎。1150年以前,这些著作的某些部分被译成拉丁语,对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院哲学曾发生了显著的影响。基督教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托马斯·阿奎那和较晚的巴斯喀,都曾间接地受到安萨里的各种观念的影响,安萨里是一切穆斯林思想家中对于基督教各种学说的形成贡献最大的一位。艾什耳里和安萨里所形成的经院哲学的骨架,把伊斯兰教撑持到现在,但是基督教世界已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的经院哲学,特别是在新教革命的日子里。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和东方就分道扬镳,前者继续进步,后者却停止在原来的地方。
苏非主义①是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苏非主义,与其说是一套教理,不如说是一种宗教领域中的思想和感觉的方式。穆斯林的神秘主义,是对伊斯兰教和《古兰经》的理性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形式主义的一种反动。从心理学上来说,苏非主义的根源,就在于对于上帝和宗教的真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获得亲身的、直接的亲近和更亲切的经验。苏非主义跟伊斯兰教其他的各种运动一样,可以在天经和圣训中找到其根据。例如第4章第94节,第9章第117节,第33章第47节,分别谴责“贪图今世生活的浮利”,称赞“悔罪自新的人”,并且强调“信任真主。因为真主足为监护者”,象这样的词句,在《古兰经》中是并不缺乏的。穆罕默德自己跟真主的关系,就有一种神秘的色彩,换句话说,有一种在真主面前的直接的知觉,而苏非派就自命为先知所秘传的、保存在圣训集里的各种教训的真正解释人。
---------------
③Al-Munqidhminal-Dalāl,ed.A.Schm(lders(Paris,1842),pp.4—5;参阅C.Field,TheConfessionsofAlGhazzali(London,1909),pp.12—13。这本著作中自传的部分,几乎与圣·奥古斯丁的经历一样。
①1334年开罗版,四册。还有其他的几种版本。
②1322年,开罗版。
③Ed.M.Bouyges(Beirūt,1927)。
④1327年,开罗第二版。
①这个名词发源于阿拉伯语的sūf(羊毛),因为加入苏非派的人必须穿一件粗毛布衣以示苦行。TheodorN(ldekeinZeitschriftderdeutschenmorgenl(ndischenGesellschaft,vol.48(1894),pp.45—48。
---------------
苏非主义起初是一种简单的禁欲生活,主要是冥想,正如基督教僧侣通常所实行的那样,在回历二世纪的时候,以及二世纪以后,它发展成为一种诸说混合的主义,从基督教、新柏拉图主义、诺斯替教、佛教等吸取了许多要素,并经历了神秘主义的、神智学的和泛神论的阶段。苏非派模仿基督教僧侣,采用粗毛布衣(sūf)为制服,还从基督教僧侣借来了独身生活的理想,这是正统派的伊斯兰教所不提倡的。孤独的冥想和长期的守夜等习惯,同样说明叙利亚修道院的影响。苏非派的团体(tarīqah②,意思是正道),在十三世纪时发展起来,其中有长老(shaykh)和门徒(murīd),相当于基督教的牧师和初学者,这已近乎修道院的组织,尽管有真伪难辨的圣训说:“伊斯兰教没有僧侣制(rahbānīyah)。”苏非派的宗教仪式,叫做迪克尔(dhikr)①,是伊斯兰教中唯一的复杂的仪式,而且是发源于基督教的连祷的②。苏非派关于来世的种种传说,和他们所说的假基督③,都说明这个宗教团体曾吸收了许多新会员,这些人原来信奉较古的一神教,新近改奉了伊斯兰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