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拉伯通史_希提【完结】(20)

  ---------------

  ①孟菲斯(Memphis),埃及古都,位于尼罗河左岸,在开罗南12英里处。——译者

  ②参阅《古兰经》34∶17-18。

  ③Bk.XVI,ch.4,§4。

  ④Pliny,Bk.XII,ch.41。

  ①参阅GeorgeF.Hourani文,载JournalofNearEasternStudies,vol.xi(1952),pp.291—295。

  ---------------

  达拉毛、叶麦拿特的国王”。这是表示哈达拉毛在这个时期已丧失了独立。这个称号上,不久又加入别的东西:“以及在山区和帖哈麦的他们的阿拉比亚”。在这个时代,国王称号中的叶麦拿特(或叶麻那),大概是南海岸一带的统称;帖哈麦是指萨那以西红海岸一带而言的。阿比西尼亚曾一度侵入,并且统治了一个短时期(约当公元340—378年)。随后,本地的希木叶尔诸王又恢复了他们的很长的称号,并且保持他们的地位,直到公元525年。据四世纪中叶的阿克苏姆铭文的记载,阿比西尼亚国王自称他是“阿克苏姆、希木叶尔、赖丹、哈伯舍①、赛勒哈、帖哈麦的国王”。这不是阿比西尼亚初次或仅有的一次入侵阿拉比亚。以前还有一次,在公元第二和第三世纪时,他们一定也在南部阿拉比亚的若干部分建立过暂时政权。这个时期的希木叶尔国王,有九个人的名字,见于铭文。图伯儿是国王的称号,这个称号保存在伊斯兰教的文献里。这些国王当中,在较晚期的阿拉伯传奇里,最有名的是舍麦尔·叶尔阿什。相传他所征服的地方,远至撒马尔罕,据这些传奇说,撒马尔罕就是因他而得名的。另一个是艾卜·克里卜·艾斯耳德·卡米勒(艾比·克里伯·艾斯耳德,约当公元385—420年),据说他曾征服波斯,后来信奉犹太教。叙述冒险故事的阿拉伯歌谣里,现在还提到他的事迹。希木叶尔朝晚期的特征,是把基督教和犹太教传入也门。南阿拉比亚的宗教,就本源来说,是一种拜星教,崇拜月神的仪式是普遍的。月亮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哈达拉毛人叫它“森”,米奈人叫它“瓦德”(爱、爱者、父亲),赛伯伊人叫它“艾勒麦盖”(赐予健康之神),盖特班人称为“阿木”(伯父或叔父),在万神庙里是居于首席的。月亮被认为是一个阳性的神,地位高于太阳,太阳是他的配偶②。“阿斯台尔”(金星,相当于巴比伦的女神“伊什台尔”,腓尼基的“阿什台尔”)是他们的儿子,是三神小组中的第三个成员。从这一对天体的配偶,生出其他许多的天体,都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北方阿拉比亚人所崇拜的“拉特”(《古兰经》里提及的偶像③),可能是太阳女神的别名。

  一性派的基督教①,在很早的时候,就从北方,特别是叙利亚开始流入。逃避迫害的叙利亚传教士,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时代,大概已潜入也门,但据历史的记载,到南部阿拉比亚来的第一个基督教代表团,是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56年所派遣的代表团,团长西奥菲拉斯,是一个阿里乌斯派教徒。这个传道团的真实动机,在于国际政治活动,在于罗马和波斯两大帝国在南部阿拉比亚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西奥菲拉斯曾在阿登(亚丁)建筑一所教堂,在希木叶尔国其他的地方建筑两所教堂。相传有一个名叫菲米雍的圣徒,把一神教会从叙利亚传入纳季兰,纳季兰的人民在公元500年前后就接受了这种新的宗教。伊木·希沙木②和泰伯里③都告诉我们这个隐士的轶事,

  ---------------

  ①哈伯舍就是哈达拉毛。参阅Nielsen,Handbuch,vol.i,p.104。(哈达拉毛有一座山,叫做哈伯什叶山。——译者)

  ②在阿拉伯语里,月亮的名称是阳性的,太阳的名称是阴性。——译者

  ③《古兰经》53∶19。——译者

  ①一性教主张基督只有一性(即人性),他们反对基督兼有神性和人性之说。——译者

  ②Sīrak,ed.Wüstenfeld(G(ttingen,1858),PP.20—22。

  ③Ta’rīkhal-Rusul,ed.deGoeje,vol.i(Leyden,1881—1882),PP.919—925。

  ---------------

  他是被一个阿拉伯队商虏来的,他们把他带到纳季兰。撒鲁支的叶耳孤卜(公元521年卒)曾用叙利亚语写信慰问纳季兰的基督教徒。第二位哈里发欧麦尔,于公元635—636年,把他们中不愿意接受伊斯兰教的人放逐到伊拉克去④。迟至公元840年,我们还听到有一个名叫马尔·佩特勒斯的人,担任萨那和也门的主教。在希木叶尔第二王朝时代,犹太教在也门也流传很广。犹太教必定早已传入北部阿拉比亚,这或许是由于公元70年泰特斯征服巴勒斯坦,而且毁灭耶路撒冷的结果。据保存下来的人名来判断,阿拉比亚的犹太教徒,大多数一定是犹太化的亚美尼亚人和阿拉比亚人,都不是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子孙。在第六世纪初期,这种希伯来的宗教在也门的势力很大,甚至希木叶尔最后的国王左·努瓦斯(图伯儿·艾斯耳德·卡米勒的后裔)也是一个犹太教徒。事实上,也门所有的十万犹太人,1948年以后已被移送到以色列去了。南部阿拉比亚人,对于新近传入的这两种一神教,有改宗这教的,有改宗那教的,互相竞争,遂引起激烈的仇恨。左·努瓦斯显然是代表爱国主义者的精神的,他因为痛恨信奉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人对于也门的统治,连带着也痛恨本地的基督教徒。据说,公元523年10月在纳季兰屠杀基督教徒的,就是这个信奉犹太教的国王《古兰经》85∶4)①。据阿拉伯的传说,道斯·左·特拉班(Dawsdhu-Tha‘labān或Thu‘lubān),死里逃生,曾向拜占廷皇帝查士丁一世求援,因为当时他被认为是各处基督教徒的保护者。查士丁一世曾写信给阿比西尼亚的尼加斯(国王的称号,阿拉伯语叫奈查史[Najāshi])(据铭文的记载,他的名字是克里卜·伊拉·艾斯比哈),因为他代表距离惨案发生处最近的基督教强国。据说尼加斯曾派遣艾尔雅兑统率大军七万人横渡红海到阿拉比亚。这次战役遂陷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的罗网之中,因为拜占廷的政策是企图通过阿比西尼亚,而使阿拉比亚各部族受拜占廷的影响,并且利用他们去反对波斯②。阿比西尼亚人曾于公元523年和525年两次取得胜利。第二次战役的统帅是艾卜赖海(Abrahah,Abraham[亚伯拉罕]的变形),他原是艾尔雅兑手下的将官,但此次与长官不和,并接管了总司令部。据泰伯里说,左·努瓦斯策马而驰,“奔入海涛中,从此与人世永诀”①。希木叶尔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至此告终,而也门独立的时代,也从此结束了。古代希木叶尔朝的光荣历史的遗迹,现在仅存的只是亚丁之东的一个不著名的部族的名字——希木叶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