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宫档案揭密_李国荣【完结】(49)

  清代末年,女主里寡妇多,当权的西太后虽然有好多事要做,但是日子过得看起来也是怪无聊的。她闲下来的时候,写写字,画点画,看看戏,……心神也像没有着落似的。能解西太后心烦的是太监李连英,李连英最会服侍她,成了她离不开的人。他两人的感情看起来非常密切。

  就我们知道,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她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进得好?’‘吃得香’?有时候,西太后还亲自来到李连英的寝室,招呼:‘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连英便出来陪她去玩。她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西太后有时还把李连英召来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几十年来,在慈禧太后身边所有的奴仆中,除了早年被丁宝桢处死的安得海以外,惟属李连英能善解人意了。这也是李连英尽管早已是二品顶戴花翎,但他始终是慈禧太后身边的总管太监,而没有离开慈禧太后去担任敬事房大总管的缘故吧。

  有清一朝宫规非常严厉,即使受到慈禧太后格外恩宠的李连英,在出现过失、犯了错误之时,同样要受到处分及惩罚。光绪六年(1880)十一月,李连英因做错了差务被摘去顶戴,并罚月银六个月。一个月后,慈禧太后格外开恩,赏还了他的四品顶戴,但是月银照旧扣罚。光绪九年(1883)七月,李连英自己本人传旨,因犯有失查过错而自罚月银一年;光绪十一年(1885)十二月,又因失查本处首领误班而被罚月银六个月。许多人可能认为,慈禧太后那么宠爱李连英,这个惩罚还不是比划一下装装门面而已。然而据清宫档案所记,从光绪十二年(1886)的正月起,敬事房按月收到了李连英交来的罚银整六个月,共计二百零四两。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慈禧太后为人的一个侧面,尽管她大权独揽、朝纲独断,但是她更深悟治人之道,在执行制度上从不因人而异,即使是再亲信的太监,该罚的照罚不误,从不宽容须臾。同时,我们又能看到一个时时刻刻谨慎小心、处处低调做人,特别是在慈禧太后面前低调做人的李连英。这更是几十年来慈禧太后对他深信不疑、长宠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

  第51节 生活在政治漩涡里

  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下旨赏给李连英二品顶戴花翎,一时间朝野皆为之侧目,觉得把一个刑余的阉人提升到与朝廷大员等同的位置上,是太过分了。实际上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太监与朝廷官员的品级混为一谈,孰不知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朝廷中宗室王公均为天潢一脉,有着高贵的血统及崇隆的政治地位;而各级文武大臣或正途出身(科举考试)、或军功、或世袭,无论其出身如何,他们都已置身于国家政治活动之中,是对国家政治有发言权并且行使管理权的统治集团成员之一。相反,对于太监来说,无论是总管还是首领,他们的政治地位根本无法与那些朝臣相比。实际上,太监的官职品级,并不属于国家官员范畴,他们只不过是皇室私家奴仆的首领,职权范围也仅限于宫闱之中。在皇帝及王公大臣眼里,太监不过是“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康熙皇帝语),按乾隆皇帝的说法,太监“乃乡野愚民,至微极贱,得入宫闱,叨赐品秩,已属非分隆恩”,因此他们只能是最听话、最驯服的奴才,在政治权力及地位上,是绝不允许太监逾越雷池半步的。这也包括晚期的慈禧太后,尽管她可以格外地眷顾李连英,给他二品顶戴,并赏赐他无法计量的财富,但她始终没有,甚至连想也没想过让她的宠监李连英去干预哪怕是一点点的朝政。至于野史传闻及一些史学著作中说李连英在宫中数十年“干预国政,广植私党,反对戊戌变法,构陷帝党及维新派”等种种罪状,应该说多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并且是未加证实的消息,而把这些实际上并不确切的消息一古脑儿加在李连英的头上,就很容易地使他像她的主子慈禧太后一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了。

  由于慈禧太后对李连英的宠信与日俱增,就必然引起朝野各派势力的关注和议论。一般趋炎附势的卑鄙官员,确实不乏有走李连英门路的人,他们千方百计地送礼请托,希冀李连英能在慈禧太后面前美言几句,以达到升官发财之目的。据故宫博物院著名清史专家朱家美舷壬撰文说,他曾亲耳听到清宫后裔恭亲王之孙、著名画家溥心畲说过,李连英之所以能聚敛发财,往往是内务府官员替他造声势。那些掮客式的内务府官员到处游说等待外放的官员,动员他们走总管李连英的门路。李连英是一个非常狡黠的人,送上门来的钱财当然照收不误,可是在慈禧太后面前他是一句话也不会多说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在慈禧太后这个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主子面前,奴才的多嘴饶舌将会得到什么后果,他才不会傻到干这种蠢事呢。实际上这种外放官员,只要钱花到了点子上,已经预备引见了,那么无论走不走李连英的门路,都肯定会得到外缺的。但是通过那些掮客造成的声势,就都以为是李连英发挥多大作用了。作为李连英来说,他只是一心一意地伺候太后老佛爷,如果有人参奏他交接外官,纳贿干政,太后绝然不会相信。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一是保证慈禧太后的恩宠不衰,二是财源滚滚而来,李连英当然是乐得其成了。正是李连英身边的这批人,有意无意地为其摇旗呐喊,除了自身从中得到了许多好处外,更多的是给李连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多抹了一点丑恶的颜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