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苏联到俄罗斯_蓝英年/朱正【完结】(56)

  在这本书里,杨天石讲了他对这事的看法:

  以蒋经国交换牛兰夫妇,这一主意显然来自莫斯科。牛兰夫妇被捕后,莫斯科不仅动员了许多国际知名人士出面营救,而且愿意以蒋经国交换,这一事实说明牛兰夫妇在共产国际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条件通过宋庆龄提出,也显示出宋和莫斯科方面的密切关系。有材料说,宋庆龄是共产国际发展的秘密党员,这是可能的。(第374页)

  外国名流的抗议电报,潘汉年左尔格的秘密计划,以蒋经国作交换的提议,所有这些都没有达到营救牛兰的目的。宋庆龄又采取了一项新的行动。据前引爱泼斯坦的书中说,“在营救牛兰夫妇的公开活动中,宋庆龄是中心人物。1932年7月12日,她组成了‘牛兰夫妇救援委员会’。”(第292页)这事在杨天石的书中是这样说的:“1932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审讯牛兰。7月2日,牛兰以绝食相抗。11日,宋庆龄偕同牛兰夫妇的辩护律师陈瑛意到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探视牛兰夫妇,劝他们进食。同日,与蔡元培、杨杏佛、斯诺等组织牛兰夫妇上海营救委员会,宋庆龄任主席。”(第375页)《中国论坛》的编者伊罗生(英译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草鞋脚》的编译者)也以国际援救牛兰委员会代表的名义多次探监。

  据我看来,五个月之后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实际上就是由这“牛兰夫妇上海营救委员会”扩大改建的。除了原来营救委员会的成员大都成了同盟的盟员之外,还尽量吸收了一批重量级的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入盟,更加重了这一组织的分量。除了仍旧把营救牛兰夫妇作为实际上的首要任务之外,还加上了营救其他政治犯的任务,加上维护一般人权的口号,以争取更多的同盟者。我这看法有一个有趣的旁证。在前引爱泼斯坦的书中列举了参加“牛兰夫妇救援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名单,其中包括鲁迅和胡适(第292页)。可是人们都知道,这两人都没有参加牛兰救援委员会,他们只参加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爱泼斯坦是把这两个团体混为一谈了,可见在他的心目中,这是一回事。还可以注意的一点是:在民权保障同盟成立之后,营救牛兰的活动即以同盟的名义进行,不再以营救委员会的名义进行了。

  (注:本篇是《关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几件事》一文的第二节。这篇全文见《鲁迅回忆录正误》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蓝英年“向帕夫利克看齐!”(一)

  帕夫利克是一位俄国少年的名字,姓莫罗佐夫。帕夫利克·莫罗佐夫是何许人,恐怕中国读者没人知道。但在俄国和现已独立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中,五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帕夫利克·莫罗佐夫的。因为这些国家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参加过少先队,戴过红领巾。他们入队的时候,必须在莫罗佐夫的铜像、水泥像或石膏像前宣誓(铜像不多,水泥像不少,很多城市都有,石膏像则每所中学校都有),给他戴上红领巾,然后齐声高唱队歌,队歌中有句歌词便是“向帕夫利克·莫罗佐夫看齐!”少先队每次活动的时候唱队歌,也要唱“向帕夫利克·莫罗佐夫看齐”,所以他们从小便记住了他的名字。

  苏联对莫罗佐夫的宣传超过对任何人的宣传,甚至超过对斯大林的宣传。不知有多少街道、学校、图书馆、集体农庄、轮船和飞机以莫罗佐夫的名字命名,有多少作家为他树碑立传,多少诗人为他唱赞歌,多少画家为他作画,就连明信片、邮票和火柴盒上都印着他的像,连斯大林也没有享受过如此的殊荣。我就没听说过火柴盒上印斯大林像的事。1952年我在苏联《星火》画报上看到过一幅画,一位少先队员站在屋子当中,昂首挺胸,面对仰倒在椅子上的白胡子老头,老头左边坐着一位左手托腮的中年男人。这幅油画是1952年全苏美展获奖作品,画家是切布拉科夫,收入特列嘉柯夫美术馆。我不明白画的意思,便去问苏联老师。她告诉我少先队员是苏联少年英雄帕夫利克·莫罗佐夫,农业集体化时告发父亲,左手托腮的是他父亲,白胡子老头是他祖父。我记住了帕夫利克·莫罗佐夫是告发老子的少年英雄。

  蓝英年“向帕夫利克看齐!”(二)

  帕夫利克生在乌拉尔格拉西莫夫卡村,村子位于原始林区,居民多数是沙皇时代从白俄罗斯迁移过来的农民。这里地广人稀,只要辛勤劳动,要开垦多少耕地就能开垦多少。莫罗佐夫一家有三个壮劳力,帕夫利克的祖父谢尔盖、叔父伊万和父亲特罗菲姆。伊万和特罗菲姆后来各自成家,在农业集体化之前,大家日子过得不错。但他们没有文化,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只想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特罗菲姆娶塔季扬娜为妻,帕夫利克是他们的头一个孩子。1932年,乌拉尔农业集体化的那年,帕夫利克十二岁,进入村里刚开办的小学,告发了父亲特罗菲姆。特罗菲姆内战时期参加过红军,为捍卫苏维埃政权流过血。复员后三次被选为村苏维埃主席,在村子里人缘很好。帕夫利克因告发父亲成了英雄。记载帕夫利克英雄事迹的书多如牛毛,但内容大致相同:帕夫利克这年春天向苏联政治保安局,即后来的克格勃,告发父亲,说父亲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苏联建设共产主义。告发三四天后特罗菲姆被捕,消失在极北地区的劳改营中。后来帕夫利克和他八岁的弟弟费佳被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杀死在森林中,帕夫利克被宣布为英雄。从此苏联儿童便在课堂上学习帕夫利克英勇的斗争精神,以他为榜样,也向苏维埃政权告发家里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如果他们变成敌人的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