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势中原_王玉彬/王苏红【完结】(71)

  自从刘邓挥师南下,毛泽东无一天不在惦记他们。凡有刘邓电报来,无论白天夜晚,必亲自处理。为保证大军南下顺利,他令陈赓率部渡过黄河之后,又几次电催陈、粟南下豫皖苏钳制敌人,以减轻刘邓的压力。然而陈、粟至今未动。前不久,刘邓来电告急:国民党数十个旅形成堵截包围态势,企图将我围歼于进军途中。毛泽东忧心如焚,一连数日几乎是站在地图前度过的刚才,他又一次吃力地拿起笔,给陈毅、粟裕拟了一封电文:

  陈、粟:

  二十九午电悉。

  你们在惠民留驻时间太久,最近几天又将注意力放

  在胶东,其实目前中心环节是在陇海南北积极行动,歼

  击及抓住5军、57师,攻占一切薄弱据点直接援助

  刘、邓。我们对于陈(士榘)、唐(亮)、叶(飞)、陶

  (勇)2O多天毫无积极行动,你们亦未严令督促,十分

  感觉焦急。为此问题,军委多次指示未见具体答复。现

  在欧震、张淦、罗广文、张轸、王敬久、夏威各部均向

  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脚之势,务

  望严令陈、唐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

  配合刘、邓。……

  毛泽东

  30日19时

  措辞是严厉的。

  近一个时期,毛泽东发给各野战军的电报均以中央或军委的名义,唯独给陈、粟的电报则全部署名“毛泽东”,并且必签上四个粗重的“A”,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华野西兵团渡河南下。由此,足见毛泽东的决心与焦急。

  任弼时刚才说已发出的就是这封电报。任弼时转身去落实,毛泽东又回到地图前研究敌我形势。他想在地图上做标记,几次拿起铅笔又几次掉到地上。这时医生进来打断了他的思路,于是他才恼怒起来。

  “晤。我不该对医生发脾气。他也是好心。”毛泽东接过铅笔,摇摇头:“可他不该打扰我,他根本不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任弼时想安慰一下毛泽东,又知此种情势岂能一个“安”字了得,只好将说过的话又重复一遍:“主席,山东战场一直形势紧张,陈、粟迟迟未动必定是有困难。我想,他们接到这封电报,一定会拿出行动的。”

  毛泽东的眉头依然没有松开:“但愿如此。”

  周恩来走进窑洞,浓眉飞扬:“主席,刘邓传好消息来了!”

  “哦?快念!”毛泽东迎上几步,却接过电报:“不,让我自己来看。”

  各首长并报军委,……:

  (一)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任

  务。敌人追剿计划完全失败。今后任务,是全心全意

  的,义无返顾的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

  团配合,全部控制可能点。

  (二)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过

  程,……我们应切戒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达成

  每一个具体任务。

  (三)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把握,……虽

  有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刘邓

  未卅

  毛泽东吸吮着嘴唇,眉头渐渐舒展开,灰肿的脸上也泛起红润。他慢慢地将电报递给任弼时,慢慢地伸手从兜里掏出香烟,慢慢地点燃火,深吸了一口,猛地吐出:

  “我们终于熬出来了!”

  周恩来深解毛泽东语中含意,接道:“是的。主席,自古谁得中原,谁得天下嘛!”

  毛泽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哈哈大笑。

  周恩来说:“主席,刘邓进入大别山,各个战场都活了。不过蒋介石是不会甘心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他一定会拼上性命‘围剿’。”

  毛泽东点点头:“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周恩来的目光透着沉重:“只是这样一来,刘邓会很困难,他们背得太重了。”

  毛泽东移步到门口,撩开门帘,望了一眼满天的星斗:“夜黑了,星星才更亮。困难大,背得多,刘邓就更光荣。他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行动!”

  毛泽东转回身:“恩来同志,请转告周师傅,说毛泽东饿了,快煮些黑豆送来。我要打通宵。”

  “主席,连着几天你已经很疲劳,我们担心你的身体……”周恩来婉言劝阻;

  毛泽东微皱眉头:“怎么?你也讲我的身体如何如何?刚才医生捣乱,说我患了帕金森氏综合症。我告诉他,我毛泽东是中国人,不得外国病。我没有病!”

  那一夜,毛泽东窑洞里的油灯通宵未熄。

  两天后,电波载着毛泽东亲手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传送到人民解放军的各个战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

  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

  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

  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

  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历史重重地记下了一笔: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开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