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认识到消除怀疑的那种简单道理,即北朝鲜人拥有坦克,根本不需要其他力量积极参与。一直到
某种可以阻挡住坦克的东西引进朝鲜半岛之前,北朝鲜人是战无不胜的。
这场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朝鲜被迫分裂为两个对抗性的敌对国家,这是
一种几乎没有一个朝鲜人向往的局面,但却被苏联和美国的战后地缘政治学的压力强加到了朝鲜人的头上
。1945年,俄国一如其数百年来所做的那样,试图将其部队占领的每一寸土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俄国人拒
绝接受代表统一朝鲜的全朝鲜政府,因为当时那样的政府可能会把苏联占领的北方并入进去,也许会在选
举中击败共产党的控制。俄国人在德国采取了同样的政策,这一政策致使那个国度分裂为两个对抗性的国
家。
美国人和俄国人的对抗并不完全针对俄国人拓疆掠土的欲望。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另一种愤
怒就一直在郁积。而当依附于苏联的北朝鲜人越过三八线,开始公开地侵略时,这种愤怒便燃起了火焰。
其基础是,人们后来认识到,就在俄国人跟德国人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日本事实上已被打败;如果美国认
识到这些明确的信号,就可以完全将苏联排除在太平洋战争之外。
北朝鲜是俄国人介入对日战争所赢得的战利品之一。另一个战利品是满洲。日本军队在那里向俄国人
投降时,交出了大量的作战装备。俄国人把那些装备送给了中国共产党人。由满洲提供的这些装备和牢靠
的军事基地确保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内战中所需要的力量。到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人已把中国国民
党人赶出了中国大陆,迫使他们逃到了离岸一百英里之遥的海岛台湾省。
在对日战争中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的俄国人,竟成了日本战败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在对日作战中提
供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力、物力和智力,却失去了大部分胜利果实,并为共产主义的扩张开辟了道路。
美国最大的错误是,直到1945年7月的同盟国波茨坦会议上,仍坚持要俄国介入太平洋战争,尽管到
1944年秋季美国已经摧毁了日本的海军,并已赢得了战争。日本人将没有能力抵御对他们的本土岛屿实施
的窒息性封锁。由于日本人对原材料(但最重要的是食品)要依赖进口,封锁就有可能使他们屈服。但是美
国人担心,日本人不论其情况如何,将会反抗到底;此外,美国仍坚持一种要求无条件投降的立场。富兰
克林?D?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持的这一论调来自美国的战争观念:美国人把战争看
做是一场善与恶的重大较量。因此,战争的目的是夺取全面胜利,彻底征服敌人。
这一观念跟19世纪伟大的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观念不相一致。克劳塞维茨在其
主要论著《战争论》中鼓吹的战争观念是,战争是国家政策的延伸。他在下面一句话中说明,必须把政治
目的跟进行战争联系在一起。“政治计划是目的,而战争是手段,决不能认为手段可以跟目的分割开来。
”克氏的观点在描述战争的正当目的方面远比全胜学说准确得多。
不仅美国人进行的这场太平洋战争被无条件投降论无望地弄得很不正常,而且战事的明显成功使得许
多美国人认为,全面胜利已被证明是战争的唯一目的。将战争看做是追求全胜的这一美国倾向,在朝鲜战
争中将给美国人的思维蒙上厚厚的阴影。但是,克劳塞维茨这位造诣最深的西方军事思想家,却拒绝接受
如下观点:战争的正当目的是将敌人踩在脚下,将其摧垮。克劳塞维茨说道:“战争只不过是运用别的混
合手段继续进行政治交往而已……停止外交照会断绝了不同国家和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吗?战争难道不是
另外一种表达思想的作品和语言吗?它肯定有自己的语法,但却没有自己的逻辑。”
若没有无条件投降这一准则,日本人也许早就投降了,有可能在1944年晚些时候,而到1945年春天则
是肯定的。日本人犹豫不决的原因是,无条件投降将会使他们的天皇面临被作为战犯予以处决的危险,这
是日本人无法接受的;天皇对日本人来说是一尊神,也是武装力量的权威中心。日本人愿舍弃其他一切,
但不愿失去他们的天皇,他们自己作为一个民族的观念维系在天皇身上。因此最大的讽刺是,哈里?S?
杜鲁门总统最终在这一点上对日本人作了让步,对无条件投降作了修改,把天皇排除在外——但这只是在
美国人于1945年8月6日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之后,也是在俄国人于8月8日介入战争之后。
这样一来,俄国人就得到了一份加入对日战争而又没有什么约束的真诚请帖。后来,美国人发现他们
被俄国人愚弄了,尤其是被俄国人那种跟西方团结一致的说法蒙蔽了。在战争中打垮了作恶者,给国与国
之间带来友谊的美国人发现,他们不仅消灭了对抗苏联势力的德国和日本,而且促进并帮助了苏联这个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