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约12小时后下一次高潮来临。
麦克阿瑟关于入侵时间的强硬立场是由潮水高度表的数值决定的,而不是由解除釜山环形防御圈的压
力决定的。在仁川,5月到8月的海水通常处于低潮;9月是过渡期;从10月直到3月底一直是高潮。这样9
月便是潮水条件适合进行两栖登陆的最早时期。下一次机会直到10月中旬才会到来,而到了那时,恶劣的
天气将会降临朝鲜,极大地限制滩头突破的潜力发挥。即使在9月,合适的潮水条件也只有4天,即9月15
日到18日。在这几天里,平均潮涌较高,足以覆盖泥滩,登陆舰只可以直达海岸。入侵只能在9月中旬,
否则就要无限期地推迟。
麦克阿瑟选中了9月15日。那一天,早潮预计在上午6点50分来临,晚潮则在下午7点20分。
问题还不仅如此:把仁川和沿岸岛屿分割开的飞鱼水道即使是在白天也显得既窄又险;它蜿蜒曲折,
从泥滩中穿过,只有从南面接近,因为北面是岛屿和泥滩之间的极其险恶的迷宫式弯道。如果北朝鲜军在
这条水道中布上水雷,那就只有等清除了水雷才有可能靠近。另外,仁川面向大海的一面紧挨着泥滩,由
防浪的海堤保护着;海堤高度从12到14英尺不等,必须由进攻的陆战队将其炸开或者攀援而上。紧靠海堤
后面便是构筑坚固的城市,它足以给任何防御的部队提供极好的保护。最后,还有一座峰高350英尺的岛
屿——月尾岛。它紧靠仁川,俯视着整个港湾和水道,由铺设的堤道和该城相连,估计那里有重兵防守。
海军和陆战队掂量了仁川所有不利的因素之后——高涨的潮水,宽阔的泥滩,狭窄的水道和有人防护
的岛屿——难怪他们踌躇不前。当然他们说,肯定会有更好的登陆地点。
第23章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麦克阿瑟和华盛顿之间产生了新的危机,这次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杜鲁门极为
恼火,甚至认真地考虑要把麦克阿瑟就地免职。他们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着分歧,一个是在政治层面,另一
个是在军事层面,前者主要关于台湾问题,它使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跟麦克阿瑟形成对立;后者关于仁
川问题,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中的同盟跟麦克阿瑟作对。这一双重分歧在7月末和8月
间,使华盛顿领导层深感不安。这次危机证明,麦克阿瑟当时和整个对手旗鼓相当,在逐渐公开化的台湾
问题上,他也成为共和党和“中华民国”说客的宠儿。正如戴维?麦克里兰在艾奇逊的传记中所写,它还
把麦克阿瑟的地位提高到了“可以与总统及其在华盛顿的顾问们并驾齐驱的政策制定者”的地步。麦克阿
瑟所寻求的目的与政府的全然不同,这为以后出现更大的危机埋下了种子。
6月27日,杜鲁门政府改变了不插手台湾的政策之后,台湾危机便从其对待蒋介石的逻辑谬误中显现
了出来。虽然美国已正式让该岛“中立化”,但是单方面创造一个“远东的瑞士”,一个中立化的台湾和
一个由强权保护下的台湾之间的差别用肉眼是难以看得出的,尤其是在北京看来。
另外,一旦台湾变成过去的19世纪式的帝国主义保护国,就难以限制对保护国讨人喜欢的统治者蒋介
石提供直接军事援助。但是,尽管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部长约翰逊一再催促,杜鲁门总统还是没有批准
这样的援助。
显然,军事援助的事需要加以核查。6月25日,杜鲁门批准从麦克阿瑟司令部派出一个考察团前往执
行此项使命。朝鲜局势的压力使得任何事情都无法立刻着手去做,但是,当柯林斯和范登堡在7月中旬访
问东京时,麦克阿瑟告诉他们,一俟朝鲜局势许可,他便计划亲赴台湾一趟。
同时,美国情报部门发现,在台湾对面的大陆,中共军队有大量集结的迹象,他们集结了多达20万人
的军队和4000艘舰船(当然大部分是舢板和帆船)。7月2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麦克阿瑟把第7舰队派往
台湾水域示威,虽然这意味着从支援朝鲜的兵力中撤出军舰。在7月27日发给国务院的信件中,参谋长联
席会议建议立刻把蒋所急需的军事物资运送过去,并迅速把美国考察团派往台湾,以确定防御方面其他的
需要。7月2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致信国防部长约翰逊,如果红色中国执意进攻台湾,单靠第7舰队是难以
完全抵挡住的,红色中国的一些士兵或许会突破进入该岛,危及蒋的政府并在国民党军中引发叛逃;参谋
长联席会议建议授权蒋的军队对大陆的两栖集中地实施空袭,并在台湾对面的大陆水域布雷。
国防部长约翰逊同意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但国务卿艾奇逊却坚决反对。艾奇逊说:如果提醒国
际航运业,布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轰炸大陆,即使完全由中国国民党飞机去实施,也是不行的,因为
显然美国要对此负责,这样便会激怒友邦(特别是英国),甚至可能会挑起与红色中国的战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