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军事历史学家审视1950年夏天朝鲜的军事行动时,一个不断在脑海中闪现的问题是,为什么军
事指挥官竟然都没有看出麦克阿瑟的计划是一个既显而易见又可想而知的必然做法?北朝鲜指挥部显然没
有看出来,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也没有看出来。对这样一件不言自明的事,麦克阿瑟得到的本该是随意的
首肯,然而,他竟然由此获得了对战事无所不知的美誉。
当然,所有绝妙的主意都是简单的,关键在于要比任何人都先想得出来。在这个事件上,同代人中没
有人想到,而麦克阿瑟却想到了。或许这是对天才的真正检验。不过,麦克阿瑟试图要上的这一课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在千百年来已经在无数场合中被人们利用过。仁川登陆的起因及实施是罕见的,因为
使之成为可能的诸多事件表明,北朝鲜领导人一再对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当时的形势对于承担着人民
的生命和利益以及国家的生存责任的人来说都是一目了然的。
第一个错误在许多方面都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这就是在美国参战以后,北朝鲜领导人仍然不依不饶
地发动进攻。起初他们决定开战或许可以解释为他们错误理解了美国关于共产党侵略的态度,尤其是国务
卿艾奇逊1950年1月发表的把朝鲜置于美国战略防御圈之外的声明。但是,北朝鲜的进攻坚持得越久,取
得的胜利越大,他们在战略上越是注定要失败。他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军队,力图把南朝鲜及美国的军队
赶到朝鲜南端的大海里去,从而,无意地为坎尼之战更大规模的翻版创造了机会。
北朝鲜军向南渗透得越远,他们就在美国人从其身后任何地方所布的口袋里陷得越深。北朝鲜领导人
已经把朝鲜的陆地看做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朝鲜半岛三面环水,而美国对这一水域具有
绝对的控制权。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可以在北朝鲜军队后方的任何地方部署两栖部队。几乎可
以绝对肯定,在空军和海军的轰炸下,北朝鲜根本不可能阻止两栖部队的陆上推进,也不可能阻挡随后向
部队提供的给养和防护。
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之战是历史上歼灭战的典范。1950年夏天的朝鲜和坎尼惊人的相似性简直令人称
奇。迦太基的将军汉尼拔将大量步兵和骑兵部署在侧翼,而战线中间却用实力较弱的军队朝着对峙的罗马
军队推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罗马军队简直喜不自胜,一举进攻便把中间战线又远远地推了回去,
使汉尼拔的军队形成了凹面的半月状。于是,汉尼拔用重兵从侧翼向盲目推进的罗马军队发起猛攻,同时
迦太基骑兵击溃了罗马骑兵,从罗马军队后方发动攻击并截断了他们的退路。只有大约3000罗马士兵逃出
包围,多达7万人被歼灭。而迦太基和凯尔特盟军只损失了不到6000人。
北朝鲜军攻入南朝鲜纵深处和罗马军队从中部深入迦太基战线一模一样,而麦克阿瑟在仁川发起的背
后进攻和汉尼拔的步兵与骑兵从罗马军队侧翼和后方扎紧口袋如出一辙。在洛东江的北朝鲜军没有直接受
到攻击并不能说明它没有惨败,因为占领汉城就意味着摧毁了北朝鲜军队可能的后勤供应——而这足以使
这支军队面临灭顶之灾。
战争几乎刚刚开始,麦克阿瑟就一眼看出北朝鲜的将领把他们的军队置于了危险境地。在7月初的几
天里他便开始为仁川登陆做准备。参谋长联席会议反对仁川登陆,因为那里潮水极高而且水道狭窄,在参
谋长联席会议看来,这两个因素不但使仁川登陆困难重重,而且还可能危机四伏。陆军参谋长J?劳顿?
柯林斯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福里斯特?P?谢尔曼上将竭力主张在群山登陆。那是一个港口小城,位于仁
川以南100空里、洛东江防线以西70空里的地方。然而,在群山登陆根本不能切断北朝鲜的交通线。反过
来,北朝鲜的指挥部却可以迅速从釜山环形防线中抽调兵力,组成一条新的横亘南朝鲜的防线。以后,美
军任何沿这一条防线的进攻都将直接面对着严阵以待的阵地,那仅仅把北朝鲜人往后赶到了他们的后备军
和给养线上,而不能切断北朝鲜军与其后备军和给养线的联系。
李奇微把仁川登陆称作是一场“5000比1的赌博”。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相反,这是一场十拿九稳
的下注。更重要的是,在战略上,仁川可以是决定性的,而群山则仅仅起到骚扰作用。尽管风险这么大,
李奇微最后还是支持仁川登陆。选择仁川的充分理由在于,它具有出其不意以及一举结束战争的潜在可能
性。
军事史中已有多个利用了麦克阿瑟仁川策略的成功战例。相比较而言,由于传统上大多数指挥官思维
僵化、肤浅,这样的战例显得极为罕见。在另一方面,英勇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指挥官通常独辟蹊径,正如
卓越的南部邦联将领“石墙”?杰克逊所说,“迷惑、蒙蔽并且突袭敌人”,而不是在正面和严阵以待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