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与王国维
静安年甫冠,即值中日大战,海内士大夫竞言天下事,彼亦跃然欲试,遂赴上海,拟有所自见,顾茫然无所适从。时上虞罗振玉方设农学社,及东文学社,聘日人为教授,静安乃往受学。夏间偶写所作咏史诗于同舍生扇头,振玉见之惊异,许为奇才,遂拔于俦类中,不惟勤其教,而更济其贫。故静安知学问途径,发奋以争上游者,振玉有以牖迪之。
振玉复诏之曰:“君喜读江子屏《汉学师承记》,应知江氏之学多偏驳。本朝学术,实导源昆山顾亭林,以后作者辈出,而造诣最精者,惟戴震、程易畴、汪中、段玉裁,及高邮王氏父子耳。”因以各家著述为赠,而勉之以力学焉。
庚子,毕业于东文学社,于西洋哲学、文学、史学、美术、及顾戴二王各家之学,研究俱深。时振玉方长武昌农学校,聘之任教授。明年,东渡扶桑,就学于物理学校,精研科学,以会通文学,故静安之学有文有质,非仅一哲学家、文学家而已。
《同光风云录》下篇
罗振玉评说王国维
公生而岐嶷,读书通敏异常儿。年未冠,文名噪乡里。寻入州学,以不喜帖括之学,再应乡举不中程,乃益肆力于诗古文。
在都门攻治戏曲,著书甚多,并为艺林所推重。至是予乃劝公专研国学,而先于小学训诂植其基。并与论学术得失,谓尼山之学在信古,今人别信今而疑古。国朝学者疑古文《尚书》,疑《尚书》孔注,疑《家语》,所疑固未尝不当。及大名崔氏著《考信录》则多疑所不必疑。至今晚近变本加厉,至谓诸经皆出伪造。至欧西之学,其立论多似周秦诸子,若尼采诸学说,贱仁义,薄谦逊,非节制,欲创新文化以代旧文化,则流弊滋多。方今世论益歧,三千年之教泽不绝如线,非矫枉不能反经。士生今日万事无可为,欲拯此横流,舍反经信古末(未)由也。公年方壮,予亦未至衰暮,守先待后,期与子共勉之。公闻而忄矍然自怼,以前所学未醇,乃取行箧静安文集百余册悉摧烧之,欲北面称弟子。予以东原之于茂堂者论之,其迁善徙义之勇如此。公海东既尽弃所学,乃寝馈于往岁予所赠诸家之书,复尽出大云书库藏书五十万卷,古器物铭识拓本千通,古彝器及他古器物千余品恣公搜讨,复与海内外学者移书论学。国内则沈乙庵尚书、柯蓼园学士,欧洲则沙畹及伯希和博士,海东则内藤湖南、狩野子温、藤田剑峰诸博士及东西两京诸教授。每著一书必就予商体例,衡得失,如是者数年,所造乃益深且醇。公先予三年返国,予割藏书十之一赠之,送之神户执公手曰:“以君进德之勇,异日以亭林相期矣。”公既返国,为欧人某主持学报,并遍观乌程蒋氏藏书为编书目。并取平生著述撷其精粹为《观堂集林》二十卷。三十五以前所作弃之如土苴,即所为诗词亦删剃不存一字,盖公居东后为学之旨与前此殊。
《碑传集三编》卷31
第二册王国维(1877—1927)(2)
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
归国后,任南通师范学院讲师,主讲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甲辰秋,振玉长江苏优级师范,遂移静安于苏州,凡三年,刻所作诗词,自此遂致力于文学矣。
静安尝曰:“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则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与物质二者孰重?物质上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利益永久的也。前人政治上所经营者,后人得一旦而毁之;至古今之大著述,苟其著述一日在,则其遗泽且及于千百世不泯。故希腊之有鄂谟尔也,意大利之有唐旦也,英吉利之有莎士比亚也,德意志之有格代也,皆其国人人之所尸祝之社而稷之者也,而政治家无与焉。”故彼孜孜兀兀以文学家自勉。
又复论曰:“‘自谓颇腾达,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非杜子美之抱负乎?‘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非韩退之之忠告乎?‘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非陆务观之悲愤乎?如此者世谓之大诗人矣,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也。然一命为文人,便无足观。”以上所论,皆我国文人诗人之金科玉律也。故静安忧国忧民之心,愤世嫉俗之言,恒散见于诗词间而不显露,世有以消极文人目之,非定论也。
光绪二十五年,振玉奉学部奏调,至是始荐静安于尚书荣庆,命在学部行走。自此乃治宋元以后通俗文学,而更殚瘁于宋之词,元之曲,著《人间词话》。论词则讲求境界。尝言:“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而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又曰:“词也者,自有我之境,亦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有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