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_李春光【完结】(39)

  《南屋述闻》卷2

  滇黔万里靖边疆

  文武雍雍共赞襄,滇黔万里靖边疆。讠于谟入告中枢夜,御笔亲批答奏章。

  世宗励精图治,当时文武诸臣亦竭力赞襄,云贵等省改土归流,武功文治一时称盛。有雍正指上谕一书传于世。

  《清宫词本事》

  称木陈为宗门罪人

  浙督李敏达卫,以西湖堤有圣祖南巡行宫,不敢改作别项公所,奏请定名,延高僧住持焚修(即今圣因寺),时所延济生和尚,名元度,昌乐县人,平阳宏觉国师之孙也。世宗批谕云:“向闻此僧之名,恐非了义絆刍也。伊之法派何足为贵?”木陈即?0公,顺治末应诏入京,赐号宏觉国师,南归与当道往还,气焰煊赫,故有宗门罪人之谕。

  《养吉斋余录》卷4

  汗阿哥

  雍正十三年,谕内府总管太监:“圆明园阿哥,前日来请皇太后安,未候见朕迳回,且称朕为‘汗阿哥’。阿哥年幼,自是王自立教之如此。此时不向好处引导,阿哥长大,倚恃皇太后照看,性情自然骄惯了。‘汗阿哥’字件朕虽不责,王大臣闻知,必然参奏,岂不误了阿哥。如今阿哥年幼,王自立尽心向好处引导。阿哥朕之弟,日后成立,即朕辅佐。尔等将王自立传来,重打四十板,明年阿哥晋宫,一并令谢成照管。与永璜、永琏同往斋宫。阿哥等日夕相见,必按长幼礼节。如因朕之孙,令圆明园阿哥卑礼相见,断乎不可。”按圆明园阿哥,疑是允禧以下,世宗幼弟(原作帝)也。永璜、永琏,均世宗孙,高宗子也。岂有卑礼相见之理哉!

  《清朝野史大观》卷1

  别定立嗣法

  我朝自康熙中理密亲王允秖由储贰再废,遂不立太子。世宗既即位,别定立嗣法,将书名藏金匮中。顾钟爱第五子和亲王弘昼,而第四子高宗夙为圣祖所奇,尝有“此人异日福过于朕”之谕,因犹疑不决。乃以二箧,一置玉印一枚,一置明珠十颗,赐二子,使随意祗领。和亲王取珠而高宗受印。上叹曰:“天也!”于是密定高宗为嗣。与闻其事者,惟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张文和公与公(鄂尔泰)四人而已。

  《旧闻随笔》卷1

  其二

  济济青宫玉叶新,风诗开卷诵睢麟。书名正大光明殿,谁是他年兆璧人。

  康熙十四年立嫡子胤? 《清宫词本事》

  世宗遗诏

  伏读世宗皇帝遗诏,不胜感泣。上临御十三年,法立而不苛,政举而不扰,宾天之日,犹谆谆以宽大训后,此真尧舜之用心哉!自古人君,英察者流为惨刻,仁厚者难于刚断。仁明如帝无间然矣。

  《巢林笔谈》卷2

  胤禛不得令终

  胤? 当康熙末年,明珠擅权,政事败坏。皇子三十余人,各树党援,觊觎大宝,希翼得推戴之功者,交相附和。宫庭之中,大为纷扰。玄烨以耄老昏愦,不能禁。

  已而,胤? 允?&系玄烨第八子,允?&系玄烨第九子,皆为胤? 吕女之祖,为吕留良。自曾静劝岳钟琪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胤? 或有疑之者,曰:“胤? 《满清外史》

  其二

  羽林执戟卫森严,月落鸡人报警签,红线剑光寒似雪,老臣夜半泣龙髯。

  世宗之崩或谓遇弑,与吕留良一狱有关。鄂尔泰传是日上尚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已喧传暴崩之耗矣。观此则谓遇弑,不为无因,红线事载《唐代丛书》,蒲松龄《聊斋志异》所云侠女,有谓即吕留良女孙也。

  《清宫词本事》

  世宗晏驾之异闻

  世宗暴崩,传闻异辞。有谓为被刺者,其说亦非无据。盖自曾静劝岳钟琪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治之,戮留良并其徒严鸿逵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于是汉人之义愤大起,甘凤池辈,日从事于暗杀,清廷虽极力搜捕,不能止。当时留良孙女某,剑术之精,尤冠侪辈。为祖父复仇,入宫行刺,故世宗实未得令终。考《鄂尔泰传》谓是日,上尚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已喧传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何所危疑而仓皇若此,可证被刺之说或不诬矣。

  《清朝野史大观》卷1

  第一册(2)世宗雍正胤禛(1678—1735)(9)

  附:胤禛外传

  胤禛,康熙第四子。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不见悦于康熙。出亡在外,所交多剑客力士。结兄弟十三人,其长者为某僧,技尤高妙,骁勇绝伦,能练剑为丸,藏脑海中,用则自口吐出,夭矫如长虹,杀人于百里之外。号称万人敌。次者能练剑如芥,藏于指甲缝,用时掷于空中,当者披靡。胤禛亦习其术。康熙晚年病笃,胤禛偕剑客数人返京。先是康熙已草诏,收藏密室。胤禛侦知之,设法盗出。诏中有云:“传位十四太子。”胤禛潜将十字改为于字,藏于身边,乃入宫问疾。预布心腹于宫门外,有入宫门者辄阻之。时康熙病已殆。先是十四子允,奉命出征准(噶尔)部,至是拥兵西路观变。康熙宣诏大臣入宫,半晌无至者。蓦见胤禛立前,大怒,取玉念珠投之。有顷,康熙即殁。胤禛出告百官:谓奉诏册立,并举念珠为证。百官莫辨真伪,奉之登极。康熙众子有知其事者,心皆不服,时出怨言。胤禛知群情汹汹,遂以峻法严刑为治。即位未几,亲藩诛锄殆尽。当时各藩皆有党与,大半系侠士之流,胤禛恐遭人之暗杀也。一日赴天坛祭祀,胤禛甫至天坛,突闻坛顶所张黄幕,砉然一声,陡作异响,卫士疑为刺客,纷趋救护。惟见胤禛右手微动,一线白光,从手中射出,斯须幕裂处,坠一狐首。胤禛乃谓诸术士曰:“迩来逆党欲谋刺朕,密布刺客。朕故小试手段,使逆党知朕剑术之高妙,虽有刺客,其如朕何。”然胤禛虽如此说,而心怀疑惧滋甚。窃思天下之剑客,多半皆为我羽党,可以无虑。惟某僧独不为用,亡走山泽,深以为患,思杀之以除害。而某僧行踪飘忽,无从弋获。一日侦知僧在某所,命结义兄弟三人,易服往探,后布精兵围守要隘。僧睹三人至,笑曰:“若辈受主命来捕我耶?汝主气数尚旺,吾不能与争。虽然,汝主多行不义,屡以私恨杀人。吾今虽死,汝主必不能苟免,一月必有为吾报仇者,汝等识之。”言讫,伏剑而死。三人携其首复命,并以其语奏闻。胤禛大惧,防卫綦严,寝食不宁者数日。月余,无故暴死于内寝。宫廷秘密,讳为病殁,实则为某女侠所刺。相传某女即吕晚村孙女,剑术尤冠侪辈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