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让一个统帅象腓特烈大帝那样, 把这些重试一次吧! 许多目睹过这一切的著作家, 在很久以后还说他的野营是危险的, 甚至说是轻率的。我们不会怀疑, 当他设置野营时, 这种危险要比事后看来大两三倍。
在敌人的眼前行军, 甚至往往在敌军的炮口下行军, 也同样是如此。腓特烈大帝敢于这样野营和行军, 是因为他从道恩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配置兵力的方法中, 以及道恩的责任感和性格中找到了根据, 所以, 他的野营和行军不是轻率的。然而, 他所以能够这样做而不被那种在三十年后还被大家描绘和谈论的危险所迷惑和吓倒,正是因为他大胆、果断和意志坚强。在他那样的处境下,恐怕没有几个统帅会相信这些简单的战略手段是可以使用的。
实行中还有另外一个困难: 在这次战局中, 腓特烈大帝的军队在不断地运动。它曾两次在有拉西追踪的情况下尾随着道恩, 沿着难以行走的道路从易北河向西里西亚行军(7月初和8 月初) 。军队每时每刻都必须做好战斗准备, 由于行军必须巧妙地进行, 军队必须忍受极大的劳累。虽然有几千辆辎重车随行, 甚至妨碍了行军,但是军队的给养仍然极其缺乏。在西里西亚,军队在累格尼察会战以前, 曾不得不连续夜间行军达八天之久, 辗转在敌人阵地前面, 这要求军队忍受极大的劳累和困苦。
难道可以相信, 这一切在军队中能不引起巨大的阻力吗? 难道统帅用他的智力这样地调遣军队, 能象测量员用手转动等高仪那样轻而易举吗? 这位元首和最高统帅看到可怜的、又饥又渴的弟兄们疲惫不堪, 能不千百次感到痛心吗? 难道因此而产生的牢骚和怨言能不传进他的耳朵吗? 一个普通人能有勇气提出这样的要求吗? 如果没有对统帅的伟大和正确有无比的信任, 难道这样的劳累不是必然地要引起士气低落和纪律松弛, 简单地说, 不是要破坏军队的武德吗? 我们应该尊敬的地方正在这里, 我们应该钦佩的正是实行中的这些奇迹。但是, 只有那些有亲身体验的人,才能充分领会这一切。那些只从书本上和演习场上了解战争的人,是根本不能领会这一切的。因此, 但愿他们真诚地从我们这里接受那些通过他自己的经验无法得到的东西吧。
上述例子很明确地说明了我们的想法。在结束这一章时, 我们再简单地说明一下, 在论述战略时, 我们将阐明那些我们认为是最重要的战略因素( 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我们的方法是先谈各个部分, 然后谈整体, 最后以整个军事活动的联系, 即战争计划和战局计划作结束。
仅仅把军队配置在某一地点, 这只表明在这里有可能发生战斗, 并不一定真正会发生战斗。这种可能性能不能看作是现实性, 看作是一种实际的东西呢? 当然可以。战斗的可能性只要具有效果, 就可以看作是实际的东西, 而战斗的可能性, 总是有效果的, 不管效果怎样。
注: 在第二篇较早的修改稿中, 作者对以下几段文字曾亲笔标明: 供第三篇第一章使用',但作者修改这一章的计划未能实现, 听以, 我们将这几段文字全部附录于后。可能的战斗由于有效果因而应该看作是实际的战斗
如果派遣一支部队去截断逃跑的敌人的退路, 而敌人没有战斗就投降了, 那么正是我们派去的这支部队准备进行战斗, 才使敌人作出了这个决定。
如果我军某部占领了敌人一个没有设防的地区, 从而剥夺了敌人作为补充用的大批力量, 那么, 我军所以能够占有这个地区, 只是因为我们派去的部队已经使敌人看到: 如果他要夺回这个地区, 我军就要同他进行战斗。
在上述两种场合, 战斗只是有发生的可能, 就已经产生了效果, 因而这种可能性就成为实际的东西。假定在这两种场合敌人以优势兵力抗击我军, 迫使我军不经过战斗就放弃自己的目的, 那么, 纵然我们没有达到目的, 但我们原定在这里进行的战斗, 仍然不是没有效果的, 因为它把敌人的兵力吸引来了。即使整个行动是失利的, 我们也不能说这个部署, 这个可能发生的战斗是没有效果的, 只是它的效果同一次失利的战斗的效果相似而已。
由此可见, 消灭敌人军队和打垮敌人, 只有通过战斗的效果才能实现, 不管战斗已实际进行, 或者仅仅是作了部署而敌人并未应战。
战斗的双重目的
不过, 战斗的效果是双重的, 即直接的和间接的。如果战斗不是直接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 而是通过其他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 也就是说是曲折地、但却以更大的力量去达到消灭敌人军队的目的, 那么, 这种战斗的效果就是间接的。一次战斗的直接目的可能是占领某些地区、城市、要塞、道路、桥梁、仓库等等, 但这些活动决不是最终目的。它们始终只能看作是取得更大优势的手段, 其目的在于最后在敌人无力应战的情况下同他作战。因此, 它们只能看作是中间环节, 看作是通向有效要素的阶梯, 决不能看作是有效要素本身。
实例
1814年, 拿破仑的首都被占, 于是战争的目的达到了。从巴黎开始的政治的崩溃局面发生了作用, 一条巨大的裂痕使这个皇帝的权势趋于崩溃。但是, 这一切必须按下述观点来分析: 政治上的崩溃急剧地削弱了拿破仑的兵力和抵抗力, 因而联军的优势相对地增长了, 拿破仑再不能进行任何抵抗了, 这样, 联军才有可能同法国媾和。假如当时联军的兵力由于外在的情况遭到了同样的削弱, 因而丧失了优势,那么,占领巴黎的全部效果和重要性也就消失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