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论_[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完结】(58)

  以上只是针对逐次使用兵力的观点说的, 而不是针对预备队这个概念本身说的。固然, 这些论述已经不止一次地涉及到预备队这个概念, 但是, 正象我们在下一章将要谈到的那样, 它还同其他一些概念有联系。

  在这里要明确一点: 在战术范围, 单是实际使用军队的时间延长, 就能使军队受到削弱, 因而时间是削弱军队的一个因素, 但在战略范围, 时间基本上不是通过本身的延长对军队发生影响的。在战略范围, 虽然时间对军队也起损害作用, 但是这种损害作用干部分由于兵力众多而被抵销了, 另一部分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偿, 因此, 在战略上不能单纯为了时间的缘故, 就企图通过逐次使用兵力的方法使时间对自己有利。

  我们所以说单纯为了时间的缘故, 是因为时间通过和它结合在一起的其他条件对作战一方可能产生和必然产生的影响同时间本身直接产生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不是无所谓或无足轻重的, 这个问题我们将另作研究。

  我们要阐明的准则是: 一切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现有兵力应该同时使用, 而且越是把一切兵力集中用于一次行动和一个时刻就越好。

  但是, 在战略范围也有持久地和陆续地发挥兵力的作用的问题, 即逐次展开生力军的问题, 特别是在生力军是争取最后胜利的主要手段时, 更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这是另一章要讨论的问题, 在这里提到它, 只是为了使读者不致误解, 不要把上面谈到的问题误认为是我们还根本没有谈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个同上面的论述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即战略预备队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 整个问题才能得到充分的说明。

  第十三章 战略预备队

  预备队有两个不同的使命: 第一是延长和恢复战斗, 第二是应付意外情况。第一个使命以逐次使用兵力能取得利益为前提, 因而在战略范围内不可能出现。把一个部队调到即将失守的地点去, 这显然属于第二个使命的范畴, 因为在这里不得不进行抵抗, 是没有充分预见到的。如果一个部队仅仅为了延妖战斗而被留下来, 被配置在火力范围以外, 但仍然受这次战斗的指挥官指挥, 那么它当然是战术预备队,而不是战略预备队。

  但是, 在战略范围, 也可能需要准备一定的兵力以防意外, 因此, 也可能需要有战略预备队, 不过只是在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条件下才是这样。在战术范围, 人们多半只能通过观察来了解敌人的措施, 任何一个小树林和地榴都可以把敌人的措施隐蔽起来, 因此人们必须经常在某种程度上准备应付意外情况, 以便在以后可以加强整个部署中过于薄弱的环节, 总之, 要能够针对敌人的情况调整我方的兵力部署。

  在战略范围也必然会由现这种情况, 因为战略行动同战术行动是有直接联系的。在战略上, 有些部署也只有根据观察和每日每时获得的不很确实的情报以及战斗产生的实际效果才能予以确定。因此, 根据情况不确实的程度保留一定兵力以备以后使用, 也是战略指挥上的重要条件。大家知道, 在防御中, 特别是在江河、山地这一类地形的防御中, 会不断出现这种情况。但是, 战略活动离开战术活动越远, 这种不确实性就越小, 当战略活动接近政治领域时, 这种不确实性就几乎完全不存在了。

  敌人把纵队派往什么地方去进行会战, 这只能通过观察去了解, 敌人将在什么地方渡河, 这可以从他事前暴露的某些准备措施中来了解。至于敌人可能从哪个方向侵入我国, 通常还在一枪未发以前, 所有的报纸就已透露了。措施的规模越大, 人们就越难做到出敌不意。时间是如此之长, 空间是如此之大, 产生行动的各种情况又是如此明显而很少变化, 以致人们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它, 或者可以确切地推断出来。

  而另一方面, 措施越涉及到全局, 战略预备队( 如果有的话) 的作用也就越小。

  我们已经知道, 部分战斗的结局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只有在整体战斗的结局中才能看到一切部分战斗的价值。

  但是, 即使是整体战斗的结局, 也只有相对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大小, 取决于被击败的敌军在其全部兵力中占多大的比重和有多大的重要性。一个军的失利可以用一个军团的胜利来弥补, 甚至一个军团在会战中的失利, 不仅可以由一个更大的军团的胜利来抵销, 而且还可以转败为胜( 例如1813年在库耳姆的两天会战),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怀疑的。但是, 被击败的那一部分敌军越重要, 胜利( 整体战斗的胜利) 的重要性也就越有独立的意义, 敌人通过以后的行动来挽回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这一点也同样是很清楚的。至于如何进一步明确这一点, 我们将在其他地方进行研究, 在这里, 只要读者知道这种关系无疑是存在的就够了。

  现在, 我们在上述两点以外再加上第三点: 如果说在战术上兵力的逐次使用总是使决定性行动推延到整个行动的末尾, 那么在战略上同时使用兵力的准则却几乎总是使主力决战( 不一定是最后决战) 在一次大规模行动的开始就进行。这样, 我们根据这三点结论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 战略预备队的使命越广泛, 战略预备队的必要性就越小, 好处就越少, 带来的危险就越大。

  要指出从哪里开始战略预备队的存在就变得不合理了, 这并不困难。主力决战就是这个起点。在主力决战中全部兵力必须都使用进去, 把现有军队组成的任何预备队留在主力决战以后使用都是荒谬的。因此, 如果说在战术上预备队可以看作是应付意外的手段, 而且是战斗失利时挽救无法预见的后果的手段, 那么, 在战略上,至少在太规模的决战中就不应该使用这种手段。在战略上,某一处的失利通常只能通过别处取得的胜利来挽救, 在少数情况下可以把别处的兵力调来挽救败局, 但是决不应该也不允许有为了挽回败局而预先保留兵力的思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