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则天: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搏弈_清秋子【完结】(25)

  这个丑就丢大了,估计武则天也是火冒三丈;但用人之际,不能管那么多,孟尝君、曹操就是榜样。下属私德有亏,无碍大局。也许是她跟高宗吹了风,高宗便不打算处理李义。反正毕正义已死,死无对证,且纳女犯为妾并未成为事实。放一马,也不是不可。

  然而侍御史王义方不服,认为不可如此草草,他上奏弹劾李义府“擅杀六品寺丞,罪不可恕”。他还指出,如若放纵,今后生杀之柄将不决于皇上。

  高宗此时已经铁了心要维护李义府,撇开这个话头不提,反而责备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将他贬为莱州司户(掌户籍、赋税的小官)。

  软弱的君主也有不讲理的时候啊!高宗从这个时候起,施政上已开始有了明显的“武氏风格”。

  这个反击武氏阵营的机会,长孙无忌、韩瑗并没有加以利用。他们仍然保持沉默。后世史家认为,长孙集团这一阶段的应对策略极为不妥,是“前不应当示强,后不应当示弱”。此时再软弱,也没有回身余地了,反而不如绝地一搏有再生的可能。

  武则天这边却是进行得有板有眼,对长孙集团的剿灭行动已悄悄开始!

  按照武则天的计划,先实施的是外围行动。把长孙无忌的亲戚,一个个调离京城外放。太常寺卿、驸马都尉高履行,被派到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大都督府任长史;工部尚书长孙祥,被派到荆州大都督府为长史。从表面看,这两位部长级人物虽然外放,但所任的职务也非常重要。这两个州,是天下显要州郡,都督是由亲王在京城遥领,不实际到任,那么副职长史就是实际上的州官,权力很大。

  然而,这两个人不是别人,一个是长孙无忌的表兄弟,一个是他的堂兄弟。这一步棋,天下人都看明白了:是未演“定军山”,先演“断臂山”,砍了你的左右手再说!

  长孙此时,倒还沉得住气。他自武则天封后以来,一肚子的怨恨,索性不去上朝了,在家编篡《武德贞观二朝史》,以静制动。——反正我是皇帝的舅舅,还能吃了我不成?

  统帅隐身于后,避开风险,以免中军动摇。而在前台做困兽犹斗的,是韩瑗、来济。

  到此时,褚遂良外贬已有一年多,侍中韩瑗上奏,想说服皇帝把褚遂良召回,以恢复关陇一派的元气。他奏道:“朝廷贬谪贤良之臣,向为风气败坏之兆。遂良体国忘家,乃国之老臣,无闻罪状,即遭贬谪,内外、百姓无不叹惋。遂良虽有迕君之罪,然颠沛经年,陛下何不怜而赦之乎?”

  高宗此时情绪还好,平静地说:“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而责之。卿何必言重?”

  韩瑗、来济见高宗的话有所松动,便慨然力争:“遂良乃社稷忠臣,为谗谀之人诋毁。陛下无辜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

  高宗听这话说得无礼,脸色就有些不好。

  韩瑗却不察言观色,一时失口,竟然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不愿见唐室之衰亡也!”

  高宗闻言,勃然变色,吼道:“你下去!”

  朝议时,武则天也在帘后,但始终未作一声。她观察得很细,心中已然有数。

  韩瑗退下后,立刻上本辞官,但高宗不准。

  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高宗带着武后行幸洛阳宫,在这里住了下来,并于当年底宣布将洛阳定为东都。后世有史家说,因武则天在长安宫中常见王皇后、萧淑妃的鬼魂作祟,故有此避祟之举。而实际上,是因为唐疆土已比前朝有所扩大,政治中心南移,是为便于统治。

  到了三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关陇一派建议高宗,把褚遂良从潭州(今长沙)调到更远的桂州(今广西桂林)任都督,这也可能是为了让他再远离政治中心一些以避祸。

  关陇一派恢复声势基本是无望了,与此相对,拥武一派却在一路猛进。九天后,李义府被提升为中书令。中书省是国家的政务中枢,在唐代也一度有西台、凤阁、紫薇省之称。中书令则是中书省的主官,正二品,是辅佐皇帝执大政的国家重臣。

  这个安排,预示着终局一击就要来临!

  果然,到了当年七月,许敬宗、李义府秉承武后意旨,突然诬奏:“韩瑗、来济潜谋不轨,与褚遂良朋党为奸,密谋叛乱。因桂州为用武之地,故改授遂良为桂州都督,意在引为外援。”

  几个宰相要谋反?荒唐,但也有可能啊!

  高宗是经不起吓的,闻奏大惊,也不管有没有证据,立刻贬韩瑗为振州(今天海南三亚市)刺史,来济贬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市)刺史,并终身不许入朝。

  褚遂良更是问题的核心,一家伙被再贬到爱州(今越南清化)为刺史。王皇后的舅舅虽然已是死老虎,早就贬到荣州(今四川荣县)了,这次也受牵连,再贬到象州(今广西)为刺史。

  至此,关陇集团一朝瓦解。

  大唐南疆的化外荒僻地,忽然多了一批国家领导人级别的刺史。

  褚遂良这一贬,给贬到如今的外国地面去了,心情恶劣可想而知。他左思右想,再无扳回局面的可能,当初的倔强劲儿早已消失,只有上表乞怜。他说:自己当初是有功于陛下的,曾反对李泰为太子,与无忌等四人定策,要立陛下。先帝临终时,臣独与无忌二人受遗诏,陛下当时哀恸,臣曾加以宽慰,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立刻奉陛下还京,处理大事,致使内外安宁。臣力小任重,动辄得罪,今成蝼蚁微贱之躯,乞陛下哀怜!(见《新唐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