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治所在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所辖今内蒙、阴山与河套;
安西:治所先在西州(吐鲁番),后移至龟兹(库车),再移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辖远至咸海;
安南: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即原来的交州都督府。史载“统海南诸国及境内诸羁縻州”,即辖今越南北部、中部。
再加上后来武则天的大周又设立了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
此为著名的唐“六大都护府”。
如此的疆域,怎不叫人拍案慨叹!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壮哉,我之大唐!
就这样,武则天终于找到了本朝对外用兵的症结,拿出了一副好药方。“建言十二事”虽然仅有短短百字,但却凝结着治国安民的大智慧!
【铁腕临朝】
23、先后两位太子或死或废的谜案
叙述到现在为止,我讲仍然是高宗与武则天联合执政的事。武则天在当了大周皇帝以后,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是说:“朕辅先帝(高宗)逾三十年,忧劳天下。”(《新唐书*武后传》)
她这里说的“逾三十年”,只是个大略数字。如果从永徽二年(651年)武则天从感业寺归来起算,到高宗驾崩,是31年多;如果从永徽六年(655年)当皇后起算,是27年多;如果从显庆五年(660年)正式辅政起算,则是23年不到。
武则天对最高权力的获取,不是在一夜之间就拿到的,而是在这20多年中悄悄渐进的。有人把她参政后的时间分为了三段:第一段是高宗日日临朝,而武后只是偶尔为之;第二段是两人临朝必同进同出,此为“二圣”时期;第三阶段是从上元元年(674年)起,武后日日临朝,而高宗倒是有一搭没一搭了。
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说高宗手里的权力,是像沙漏一样,一点一滴“滑落”到武后手中的。不错,说得妙!
高宗到后来就很苦了,跟韩国夫人母女犯了“生活作风错误”之后,在武则天的严密管制下,连别的女人也碰不得了。武则天以老婆多了有害健康为由,对六宫制度进行改革,把妃嫔编制大大压缩,一品妃为二人,名称改做“襄德”,二品嫔为四人,名称叫“劝义”。看看这官名吧,哪还有女人味儿?可以想见,高宗额外的性生活大概基本被取消。
其余的,就是打杂、伺候起居的宫女了。皇帝的后宫规模,比一般王公大臣都不如。
老婆管得死,倒还可以忍受。而权力的日益丧失,则是关乎国本的问题。
这期间,高宗是有所警觉的,也爆发过不满,“废后”事件就是一例。但当他有所“觉悟”时,已被武后死死钳制住了,动弹不得。宰相班子几次换血,“后党” 充斥;北门学士也已羽翼丰满。所有的亲信大臣旋起旋落,都不敢发一言,唯一一个敢掺合的(上官仪),也白白掉了脑袋。而且,自己的身体也不争气,朝政不让老婆处理,谁又能行?
在这个情况下,他想到了太子,对太子寄予了厚望——我是软蛋了,但儿子一定得强一点儿,将来总能做主,不至于大唐老是阴盛阳衰,潜藏着难以估量的危机。
我们先来看高宗的儿辈。高宗共有8个皇子,武则天从感业寺回宫之前,就已经有了4个,即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武则天回宫后,又为高宗生了4个,即李弘、李贤(一说为韩国夫人所生)、李哲(原名李显)、李旦。这以后,其他妃嫔生的就没有了,因为武则天回来后受到高宗专宠,就再也轮不到其他妃嫔生孩子了。
皇长子李忠早先因长子身份而被立为太子,在武则天当了皇后之后,被迫“让贤”。武后亲生的大儿子李弘,顺理成章接任了太子。
武则天既然有意总揽大唐的最高权力,当然要考虑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扫清潜在对手,于是几个庶子的命运就很有些凄惨。
李忠的结局在前面已略有交代。他不当太子后,以梁王身份远徙房州(今湖北房县),因精神压力太大而得了迫害妄想症。显庆五年(660年)七月,一个服侍李忠的妇阿刘从房州赶到东都,举报了李忠的种种异常行为,其中甚至有大逆迹象。高宗在愤怒之下,将他废为庶人,据公开的诏书讲,似乎这还是武后含泪为他求了情,才从宽发落的,否则脑袋就掉了。
此后,李忠以白丁身份被软禁于黔州 (今贵州彭水),就关在他的大伯、前朝废太子李承乾的旧宅里。麟德元年(664年),终究难逃一死,被诬陷牵连进上官仪“谋反案”,在囚所被赐死,死时年仅22岁。
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先后被流放到边远州府安置,其中李素节是萧淑妃生的,更是被处终身监禁。
可是,即便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在太子这个位置上也是连连出变故,好像总也坐不稳的样子。
武则天也因此背上了与子争权、废杀亲子的恶名。
读史至此,很容易让人拍案大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