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则天: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搏弈_清秋子【完结】(93)

  武则天却认为他办案得法,屡次召见,大加奖赏,以树立他的权威。

  他的成功,给了一批奸诈之徒以启示,小人们群起而效仿。其中后来居上者,是尚书都事周兴和来俊臣。他们为了争功,蓄养了几百个无赖,专以告密陷害为业。想要整一个人,就派几个人到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告状,告的都是同一件事,以增加诬陷的可信度。

  周兴、来俊臣和司刑评事万国家俊还总结经验,写了一本几千字的《罗织经》,也就是诬陷诀窍,发给手下的人学习。里面讲的是,什么样的人最合适诬陷,怎样把他给套住,怎样让他牵出更多的人,怎样诱使他自己承认反状,等等,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式。

  周兴因为整人有功,竟升至秋官侍郎(刑部侍郎),来俊臣也当了御史中丞,都成了高级官员。

  此后,太后只要得到密状,就叫周元礼等人去审。犯人一到他们手里,基本就没有生还之可能了。他们擅长的一套刑罚,堪称古代的刑罚极品。只听听名目,就能吓破人胆——比如,“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凤凰晒翅”、“驴驹拔橛”……等等,不一而足。

  每有犯人押到,他们先摆出刑具来,让犯人参观。犯人看了,无不胆战心惊、汗流浃背,不用上刑就会自动招认。

  如此害人无数,直到杀人杀上了瘾。假如碰到朝廷有大赦,酷吏们就叫狱卒擅自将犯人杀死。

  这么干,对社会的震动非常大,天下之人无不屏息重足,道路以目!

  武则天在这里想学秦始皇,以恐怖手段维持专政。但她没明白一个道理:恐怖、高压,这些手法不但不能让人老实,反而会让人很不老实。因为一个社会的常态,不可能是高压状态,一旦实行了高压统治,人们就会起颠覆之心。

  古代的社会,并没有“公平律”,尽管一部分人穷奢极欲、一部分人吃糠咽菜,这社会也还是照常运行。但是,这个社会却有一个“活命律”,如果人人忧虑不知哪一天就死,或者生活艰难到了奄奄待毙,就很可能有一种颠覆的力量出来,对现状加以修正。

  所以古代的暴政,很难延续十年之久。

  武则天任用酷吏,跟秦始皇的“峻法”还有所不同,比秦代暴政好一些的是,酷吏打击的对象一般是官僚,且不管再怎么枝蔓牵连,打击的范围总还是有限;而秦法则是针对天下百姓的,平民动辄就可能成为罪人。

  而武则天用酷吏比秦法不如的是:秦法毕竟是法,是明摆在那里的,对大家一视同仁,不愿犯法的还有规避的可能;而酷吏要陷害谁,你是防不胜防的。这是蛮不讲理的恶政。

  虽然天下屏息,但也有不怕死的,初唐著名的大诗人陈子昂就是一个。他当时正担任麟台(秘书省)的正字,是个九品小官,却能斗胆上书给太后,公开反对酷吏滥刑。

  他说:东南有微孽(徐敬业)谋乱,陛下顺天诛除,恶人皆服,这岂不是天意在彰显陛下的神武之功!但是具体执行者不察您的心思,却穷究其党羽,使陛下大开诏狱,重设严刑。对逆党亲属和有交往的人,只要有涉案嫌疑,就互相牵连,莫不穷究拷问,枝蔓不绝,致使朝中人士皆惶惶不能自保,海内传闻所至,无不惊恐!几年以来,我见各地告密,关押起来的不止千百人,所告的皆为扬州事变之事,及至穷究,则百无一实。等陛下您宽恕了这些冤枉的人,有奸恶之徒有给他们安上别的罪名,致使眦睚之嫌,即称有密;一人被讼,百人满狱;被捕之人,冠盖如云!大家都说,陛下你这是爱一人而害百人。天下哭泣,不知何处才是安宁之地?我以为,只要大狱一起,怎能不滥?为何呢?因为刀笔之吏,心中从来没有全局;凡是以断狱而出名的人,无不以严苛为能事。他们抓捕得越多,人们越说他们是至公之人,而上头又称赞他们执法严格。于是他们也明白了,利在杀人,害在宽恕。于是狱吏都相约:杀得越多越好!不是因为他们仇视人,而是有利益在里面。得利既多,则刑罚怎能不滥?一滥,就害及无辜,这就是所谓“淫刑”了吧!

  陈子昂就是登幽州台而放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位。他这首千古名句,就是在屡次谏议不被采纳后,有感而发的。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青少年时是富家儿,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才开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24岁时中进士,后来升至右拾遗,所以后世也称他为“陈拾遗”。

  他在高宗驾崩的那年从蜀中来到东都,正好碰上太后下诏招贤,他就以“梓州射洪县草莽”的名义,上了一道《谏政理书》,劝武则天“为大唐建万代之策”。

  他那时没能看得清武则天的真实意图,而现在上书劝禁止滥刑,也没看清楚太后究竟要干什么,还以为是太后对徐敬业的事不能释怀,一定要穷追到底呢。

  不过这道书把滥刑的根源分析得很到位,直称酷吏为“寡识大方”的刀笔吏,是“图荣身之利”的小人,还指责太后信任酷吏是“爱一人而害百人”。这些话说得都够大胆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