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一笑,道:“不妨事,最近皇上心绪乱了些,昨天刚刚接到北边的战报,鞑子嚣张的很,袁崇焕大人应付的非常吃力,朝廷的担子重,皇上又怎么会高兴呢!”
傅宗龙叹了口气道:“宋大人说的对,我们做臣子的应该多为皇上分忧,说其他的都没用啊!”傅宗龙最近也想过,认为崇祯皇帝不跟他们亲近也是理所当然,在崇祯皇帝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在,等战事基本结束了他们这几个封疆大吏才到场,做皇帝的能高兴才怪呢!看来以后要补救补救,好好表现才行。
“几位大人都在,小的给诸位大人见礼了。”几个人正说着,一个崇祯皇帝的近卫走了进来,说道:“皇上召宋大人觐见。”
宋献策忙跟傅宗龙等人告辞,出来后一边走一边问道:“皇上这几天还不太吃饭吗?军医有开什么方子吗?”其实刚才宋献策对傅宗龙等人隐瞒了真实的情况,自从崇祯皇帝跟李自成见面后,情绪和身体一直都不好,如果再没有起色,他也遮掩不住了。
近卫答道:“皇上今天好多了,早上吃了一些稀粥,刚才还见过吴三桂将军。”
我见宋献策走进来,说道:“爱卿不必多礼,坐吧!马上就到涿州了,朕想跟爱卿商量一下军制改革的事情。”
宋献策发现崇祯皇帝的气色果然好多了,让他放心不少,道:“皇上不说,臣还想提呢!不知皇上有什么想法。”
我清了清嗓子,道:“朕先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把军事力量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规军,主要担任对外作战任务,另一部分是预备部队,主要负责地方安全。”
宋献策问道:“是从现有人马中筛选呢还是重新招募?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不过重点还是财政,财力跟不上去,养不起精兵啊!”
我点头道:“关于财政我们最后说,朕的观点是从现有的人马入手,挑出精壮重新编排成军,剩下的再筛选出一部分,打发他们回到地方,地方上没有维持治安的部队是不行的。”
宋献策道:“皇上说的是,不过地方上维持治安的人马也要由朝廷垂直管理,在地方上实行军政分离,否则地方官的权力就太大了。”
宋献策的建议说到了我心里,国家可以实行军事独裁,可是地方治理却一定要军政分开,否则我这个皇帝的宝座就不稳妥了。
“皇上,臣有一言,说了怕皇上会不高兴。”宋献策说完,见崇祯皇帝执意要他继续说,道:“皇上此次是否可以全盘的继续深化变革,不光在军事军制上,其他方面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点头道:“朕也有此意,以前的变革只是第一步,一定会继续深化下去,不过首先要确保军权,兵权的归属性,没有部队保驾护航,任何深化的改革都是不能长久的。”
宋献策深以为然,道:“微臣早就知道皇上有一套新的军制方案,很想知道具体是如何计划的。”
“说不上新的,总结前人的经验而已。”我特意找了一个托词,说道:“古人有将校尉一说,朕把军官的级别按这三个来划分,将分为上中少,校亦分为上中少,尉也是如此。将可管带一军,下辖校尉六级军官,以此类推,爱卿以为如何?”
宋献策不住点头道:“如此一来,军队的上下级别很明了,指挥也通畅许多,晋升的渠道也由下而上,对士气也会有提升。”
“不光是‘职称’改变,还要给他们配套的待遇,凡是取得军衔者,不管什么出身,都等同进士出身,跟文官的功名是一样的。”大明朝有重文轻武的传统,我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
宋献策一愣,随即赞同道:“这太好了,保证让士兵们欢喜雀跃。”大明朝开国以来,军人的待遇就比较低,世代军籍的人家混的都不怎么样,崇祯皇帝这么一改,确实会让军队的士气为之一变。
我又想到一点,道:“全国也划分几个重要的军事区域,比如说辽东,就划分为辽东军区,负责人嘛就是上将指挥官袁崇焕,这个叫法爱卿觉得怎么样?”
“不错,既简洁又有威气,臣想袁崇焕也会喜欢,其他将军们也会喜欢的。”宋献策还真是佩服崇祯皇帝,这个叫法都想得出来。
“这只是先这么叫着,等回到京城后让礼部再斟酌斟酌,弄的再严谨些才好,别让人挑出毛病来。”我知道一个人的想法总是有限的,人多了,想的也会完善些。
和宋献策商量到深夜,很多问题随着深入的交谈浮现出来,越谈觉得问题越多,使我感到极大的压力和恐惧。一手掌握江山虽然很爽,但是也真够可怕的。
一直到后半夜我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不知睡了多长时间,一阵猛烈的摇晃将我惊醒,急忙招呼近卫询问是怎么回事。
“回皇上,似乎是地震。”回答的是一个北京地区的老兵,经历过那场史无前例的北京大地震,对这种摇晃的感觉记忆犹新。
我啊了一声,感觉到大地还在摇晃,说道:“叫所有的人都撤离到空旷的地带,不要被倒塌的树木和建筑伤到了。”上一次的大地震实在太厉害,这次千万别把我这一点救命人马给吞掉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