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屈子传_曹尧德【完结】(130)

  百姓们听说屈原欲在这古庙里安身,立即想到了那黑猴精,但又不便直说,就诚恳地劝说道:“此外多年无人居住,荒山野岭中无左邻右舍,倘有什么野兽、妖怪之类伤害了大夫,百姓们如何安心,还是下山进村居住为好。”

  屈原看透了大家的心思,风趣地嘿嘿一笑说:“屈平既不畏虎狼之强秦,又不惧手握权柄之重臣,哪里还会怕什么野兽与妖怪!请众位父老放心,屈平定能安然恬居于此庙之中。”

  大家想想也是这么个理,三闾大夫既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又哪里会惧怕小小的猴子精呢?于是留下了所携带的物品,如猪、牛、羊、酒、莲藕、菱角、果馔之类,又返回村去拿来些柴米、菜蔬和各种用具,才各自回家去了。

  这天夜晚,南阳庙的灯光又是通宵未熄。翁老汉与山下的百姓半夜未睡,人们各自站在家门口,远远地仰望着南阳庙的灯光,兴奋不已地说:“南阳庙的长明灯又亮了,我们有救了!……”

  次日凌晨,翁老汉带领几个百姓匆匆上山,去看望屈原,只见庙里正殿的大门一夜未关,屈原与淳于乾正熟睡未醒。翁老汉推醒了屈原,试探着问:“三闾大夫,昨夜可睡得安稳?”

  屈原边整衣帽边回答说:“睡得既舒服又香甜,你看,天光大亮了,我尚熟睡未醒呢。”

  翁老汉进一步问道:“夜间这庙中可有什么响动?”

  “没有呀,好象连老鼠也没有一只。”屈原回答。

  众人闻听,无不惊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那些庙祝胡说八道,编造故事吓人,还是那猴子精害怕文曲星而逃进了山林呢?

  翁老汉坚信文曲星能够镇妖魔,避邪祟,故而黑猴精不敢出来捣乱。他逢人便讲:“你们到山上去看看,莫说黑猴精,连猴崽子都逃到九州外国去了。”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愈传愈神奇,但却俱都深信不疑。翁老汉说,三闾大夫的诗文能够驱邪气,保平安,于是百姓们纷纷携竹简上山,请屈原将自己的诗文抄录誊写在上边。感激人民的敬重之情,屈原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昼夜忙碌,满足人们的意愿。看着百姓们一个个抱着写有诗文的竹简笑逐颜开地回家,屈原心里流淌着一股幸福的暖流。深夜,人们抱着屈原的诗文,望着南阳庙的灯光,胆大气壮地在村子和原野里走路,毫不畏惧。灯火给了他们驱邪的勇气,诗文给了他们镇妖的胆量。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已经能够熟读和背诵屈原的部分诗文了,每当走夜路的时候,便口中念念有词,于是胆壮气盛,勇往直前。

  屈原在南阳庙住了下来,他有时穿行在深山密林里,听到猿的声声哀啼,不禁伤心落泪;有时徘徊在江边泽畔,吟诵自己悲愤的诗章;有时参加民间祭神赛会,看乡亲们唱歌跳舞;有时和翁家洲一带的百姓坐在汨罗江边谈心;有时随渔民扬帆江湖之上,或垂钓,或捕捞。一天,屈原乘上渔翁宋老爹的一叶轻舟沿桃花港顺流而下,当渔船来到凤凰山下,见山上古庙里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屈原指着山上的寺庙问道:“此系何庙,为何竟有这般热闹?”

  宋老爹回答说:“这是楚先王的宗庙,每年春秋两季,楚王总要派人前来祭祀。今年太卜郑詹尹来主祭,百姓听说他最会卜卦,能预先晓得一个人未来的吉凶祸福,所以都来参拜。”

  屈原听了微微一笑,未置可否。荆楚从未建都于此,此处哪里会有什么先王宗庙。这是先庄王率兵东征时,曾在此聚歼诸侯之师,方立庙以纪念之。

  宋老爹见屈原笑而不言,有顷说道:“三闾大夫,您流放这么久了,今后吉凶如何,实难预料,何不上山去请太卜占个卦呢?”

  淳于乾也在一旁力劝。人于危难之际,举棋不定之时,走投无路之刻,常寄希望于占卜,故屈原心中似乎也有此意,但他对此却并不热中,倒是想借拜访郑詹尹之机,了解一下郢都里的情况,因而并不拒绝两位好心人的规劝。

  这座“王庙”座落在凤凰山的半山腰上,规模庞大,气势恢弘,但因年久失修,很显出衰落破败的景象。屈原沿着桃林径直走进大殿前庭,太卜郑詹尹见曾官为左徒的屈原来了,慌忙迎了上来,请进后庭,恭恭敬敬地问道:“屈左徒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屈原抱拳拱手道:“屈平胸中疑团甚多,特来请教高明。”

  郑詹尹拿出龟壳,摆好蓍草,做好卜卦的准备,问道:

  “左徒有何难事,请坐下慢慢讲来。”

  屈原毫不客气地坐下,捋着干燥花白的胡须静心地想了一会,然后开口问道:“请太卜为余卜之:为官者应勤勤恳恳,忠诚老实呢,抑或是敷衍塞责,应付差事呢?应是非分明,直言不讳呢,还是阿谀奉迎,苟且偷生呢?是应忠君爱国,造福于民呢,还是卖国求荣,榨取民脂民膏呢?是应与骏马并驾齐驱呢,还是老牛破车,慢慢腾腾呢?……这一切何吉何凶,何应舍弃,何应遵循?人世间为何这般皂白不分,忠奸不辨?为何铜钟被人打得稀烂,瓦钵却敲得雷鸣呢?为何嫉贤妒能之辈飞扬跋扈,洪福齐天,德高望重之人却埋没无名,下场悲惨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